第二百八十八章 王朝末世出妖孽(2 / 2)

张小辫儿嘴上说个不定 ,完全无法抑制住想入非非的心,脑海里无时无刻都在幻想着未来的各种可能,嘴角也忍不住流出哈喇子来。</p>

“你个小屁孩,才多大年纪,就满脑子的纸醉金迷?”</p>

见此,林不凡无奈地摇了摇头。</p>

他大步向前,伸手从大楼里拿出一块银锭,把它翻过来递到了林不凡手中,指着上面的一行字问道,</p>

“憨货,你看看这上面刻的字了么?”</p>

“啊?哦……”</p>

张小辫儿凝目瞧了半晌,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笑着说道,</p>

“师父,你想表达什么?</p>

徒儿只看到上面刻着“大清布政司”几个字,却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意思……</p>

师父,有点难为人额!”</p>

“这可是大清朝的花押,刻着‘大清布政司’,表明这些银锭和金锭是朝廷的官银。</p>

咱们胆敢拿到大街上,便会受到官府的羁押!</p>

想用掉它们,那简直就是做梦!”</p>

林不凡瞪了张小辫儿一眼,一字一顿的跟着徒儿解释道,</p>

“这些官银不用说,就是那潘和尚驱使老鼠从凌州官府偷盗而来。”</p>

“你还敢拿这些官银去买宅子,丫鬟?”</p>

“不能吧?!”</p>

张小辫儿听完林不凡的解释 ,整个人彻底傻眼。</p>

“张三,你还记得咱们今早进城之时,那些官兵为何会对进城的百姓不作搜查,反而对出城的黎民排查的异常严格吗?”</p>

“哦,原来如此 ,徒儿明白了!”</p>

张小辫儿闻言,顿时恍然大悟,原本一脸的兴奋,此刻变得意志消沉。</p>

庆幸自己没有跟错师父,师父总能先人一步,将一切看得通透明了。</p>

这是他张小辫儿万万不能及的。</p>

如果不是师父及时提醒,自己偷偷私藏个几枚,怕是明天太阳升起之时,自己已经吃上牢饭了。</p>

</p>

一想到这里,张小辫儿不禁大汗淋漓。</p>

万幸啊!</p>

贪念害死人呐!!</p>

然而,张小辫儿有点不死心,经过再三思索,他觉得那潘和尚也并非傻子。</p>

于是!</p>

张小辫儿沉默片刻之后,再次看向一旁只顾着喝酒的林不凡,问道,</p>

“师父,你说那潘和尚潜伏在槐园多年,他连衙门的官银都敢偷,难道他就不怕被衙役们查到他的蛛丝马迹吗?!”</p>

衙役?</p>

他们?</p>

呵呵……</p>

林不凡叹了口气,没有回应张小辫儿。</p>

现如今,各地黎民百姓的生活十分不好过,时局动荡不安,外忧内患。</p>

外有列强们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割据混战,地方上又有土匪为害一方。</p>

当朝政府自顾不暇,地方秩序更是混乱无比, 凌州衙役哪有功夫去管这些个塔教余孽?</p>

倘若不是林不凡跟着系统的提示,找到潘和尚的藏身之地。</p>

凌州府衙想要找到这些个官银,怕是永无可能。</p>

当然,这不能全部归咎于凌州府衙。</p>

俗话讲,王朝末世出妖孽。</p>

每逢王朝末世,湖北、湖南作为四战之地,成天战乱,人口骤减。</p>

等到新王朝要稳定局势的时候,急需增加两湖地区的人口。</p>

可是两湖地区人口不多,怎么办?</p>

就从邻近的江西迁入大量人口。</p>

比如南宋末年,元朝末年,明朝末年,都出现了这种情况。</p>

大量江西人迁到两湖,这就是“江西填湖广”。</p>

而更远点的四川也是兵荒马乱导致人口骤减,湖广人口又大量迁入四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