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端平旧事(1 / 2)

宋末 大而无当 0 字 2021-08-29

 随着陈彪与安源的离去,李再兴嘴角的笑意消失的无影无踪,松下一口气,闭上眼,用指背轻搓着鼻子,李再兴不知想到了什么,孙洛知道这是每当李再兴陷入思考时自然而然出现的小动作。

用力踢了踢坐的有些麻木的双腿,孙洛想要起身回到床上,却不料,上身一动牵连到自己受伤的左臂,不由得惨叫了一声,这一叫,将李再兴由思考中唤醒。

看着孙洛李再兴苦笑道”你要动就对我说一声,免得自找苦头。“孙洛斜眼看着李再兴并不说话,也不理会自己疼痛的肩膀,双眼如箭的看着李再兴,那苦大仇深的意思,好像一名被无端抛弃的怨妇。

李再兴被看得浑身一毛,心里暗自琢磨,这小子应该没有断袖分桃的爱好,笑着道”怎么了,又想问我什么?“

“你说呢?”孙洛黑着脸道。

李再兴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呵呵,你不就是想知道方才我们三人到底在说些什么么。来来来。”说着将孙洛扶回床上,“躺好了,我慢慢和你说。”

孙洛躺回床上,这才专心听着李再兴缓缓道来。

孟珙指给孙洛的那支队伍,其实并非孟珙直系的忠顺军,毕竟,孙洛与李再兴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敏感了,若果失败,真的查出动手之人来自忠顺军,那孟珙极有可能受到朝中纷繁的党争倾轧,尤其此时孟珙因史嵩之的倒台在朝中的根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大宋本就重文轻武,这些年若非孟珙的功勋摆在那里,再加上史嵩之独揽朝政对他的庇佑,孟珙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如今史嵩之倒了,孟珙自然在手段上要千般小心,说到底,韩侂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

而孟珙派给李再兴的这支队伍不单单与孟珙关系不大,而且绝对不会留给任何人口实,因为这支队伍的出身,在南宋朝内无人不晓,“这是什么队伍呢?”话到这里孙洛忍不住穴了一嘴问道,仔细想想,这支队伍本就隶属江陵守军,孟珙身为江陵知府,什么样的出身背景能够令孟珙将这一切摘得干干静静呢?

李再兴继续道,说道这支队伍,就要提到一件影响了南宋命运的战役,“端平之战”。

南宋端平元年,随着金国都城蔡州被南宋与蒙古联军攻陷,金国灭亡。虽说在这场战争中蒙古实施战略大迂回攻破了金的唐州、邓州等地,致使金国都城蔡州成为孤城。宋朝在此情况下顺水推舟,派出大将孟珙率军队联合蒙古灭掉金朝。但客观来说南宋在这场战争中还是出了大力的,毕竟在蔡州之战时,孟珙是与蒙古大军同时入城的,然而随着孟珙载着金哀宗完颜守绪的遗骨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之后。南宋与蒙古这对心怀鬼胎的盟友间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即是宋蒙之间对河南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由于蒙古军北撤,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南宋朝中立刻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派是以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端明殿学士,京河关陕宣抚使、知开封府、东京留守兼江淮制置使赵范,以及其弟时任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赵葵提出的“踞关守河”,妄图“西守潼关、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的策略。以及另一派以主持了灭金之战的兵部尚书史嵩之、参知政事乔行简、刚因权相史弥远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真德秀、枢密院副都承吴渊、淮西总领吴潜等多数大臣为首提出,退守黄河以南,保守既得利益的策略。

若从事实来说,虽然史嵩之等人的策略较为保守,却是更适应当时形势,毕竟南宋军队没有骑兵,机动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另外,贸然开战也会造成借口让蒙古向宋朝宣战。更为重要的是中原地带已经被战乱破坏殆尽无法为北伐大军提供粮草。

然而宋理宗急于夺回河南,尤其是原来在西京河南府的原北宋皇帝的陵墓,于是在灭金后的四个月内,宋理宗就三次派出使者到河南拜谒祖陵并下诏支持“踞关守河”的建议。可以这么说,宋理宗赵呁在这一时期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枉顾朝中反对的声音,力排众议命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清之主持“入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