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亲的手谕,面对妻儿被杀的威胁,康王呢?他接到赵佶的手谕以后,会选择乖乖地归顺北朝、安心地去做一个亲王吗?
不,赵构看到赵佶手谕的之后不但不愿按其父亲意愿投降,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与刘行死斗到底的决心。
赵构不是赵佶,其实他的骨子里还是有一些骨气的,在当初他奔赴金营时那种骨气就曾彰显无遗过。
只不过人都是在随着时势,随着环境在改变的。刘行的异军突起,金军的连连重击让当初那个曾经血气方刚的赵构变得在很多时候看上去变得异常懦弱了。
可是事实上,那种血性、那种骨气只是暂时被磨平了。
如今听闻刘行向他父亲要了“金盘立制”以后,赵构绝望了、他知道从此以后只要刘行在,只要那个金盘在。就算他再如何,就算给他机会于当下的战事之中逆转,也注定无法再让皇家恢复昔日的威严、也注定无法重新君临天下,只能做宰相为首、朝臣们的傀儡。
不做傀儡、不能失去皇权。绝望使人迸发出的力量与斗志,主宰了赵构的思想与行动。
可是不投降,他又能怎样呢?昌国县他身边只剩下禁军十二万马步军和水师的三万多残军败将。上百万的大军都被信王军打光了,难道赵构认为仅凭他手上剩下的这区区十五万人就能逆转大势、就能击败信王军吗?
不能,赵构很清楚他剩下的这点兵马如果正面交战,只要遇上了宗颖和韩世忠麾下那些手上拿着火铳、后面跟着火炮和飞艇的信王军主力只是几个回合,便会被打得鸡飞狗跳、一败涂地。
那怎么办呢?不想失去皇权、去做信王之下的一个傀儡亲王,可是又身陷绝境。康王赵构他能做些什么呢?
就在赵构犯难的时候,一支来自东方海上的船队驶入了昌国的港湾。那支船队,是一群ri本商人组成的,但是那支海上商队真正首领之人却是ri本国世家藤原家的一个女少主藤原纪子。
这个藤原纪子到昌国港,第一时间奉招拜谒了“上国大皇帝”赵构。两人见面后,藤原纪子见到赵构那愁容满面的神色。马上便询问他为何如此郁愁。
赵构当时并没有对她说出实情,只是说忧心国事、与他国无关。但是呢?藤原纪子是一个常年往来于东面海上那个群岛与中国之间的ri本官商,是一个地道的“上国通”。赵构不对她说,她离开行宫后当晚便重金贿赂、从汪伯彥那里问出了实情来。
知道这个实情后。写得一手好汉字的藤原纪子洋洋洒洒地些出了一篇千字谏言文,第二天一大早便通过汪伯彥转呈给了康王赵构。
藤原谏言书中写的是什么呢?她为康王献出了两条详尽的计策,并且做出了多种可能衍生出情况的分析。
第一策,藤原建议康王携水师南下,先至澎湖巡检司、尔后入大流求岛去建立新的基业。到了流求以后。“以王师灭不臣之夷蛮、夺其地以建基。招抚当地善战夷蛮入军中、强军强政以蓄势待机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