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太平轮:富贵与贫贱(2 / 2)

陈果夫见刘鸿生和周天成有说有笑的样子,心中更是惊讶,那个周天成应该比自己预计的还要大来头。

当周天成提议要建立为江浙人服务的银行时,刘鸿生欣然加入,很爽快地投资50万南华元,并邀请朱五楼加入。

陈果夫还没来得及考虑,朱五楼就点头了,表示也要投资30万南华元。

“由于我和刘先生比较忙,银行的管理就交给朱老先生和陈先生了。当然注册银行我会负责弄好的。同时还会对银行进行必要的监管。”

周天成严肃道。

他投资100万南华元,是最大的股东,他的话也最有发言权。刘鸿生点点头,没有异议,很信任周天成的决定。

“既然你们这么信任我,我就把这副老骨头榨干了也要把银行管好。”

朱五楼激动地脸红,没想到卖了一张昂贵的头等舱居然能碰到两个贵人,这几天他一直和船上的乘客聊天,了解了南华的许多事情。

从周天成、刘鸿生他们口中得到的信息要跟准确详细得多,关于这家新银行,大家都很同意的周天成的提议,以普通人为服务对象,做平民的银行,主要的客户是新近移民南华的江浙地区的移民。

“大家都是浙江人,我看就叫浙江银行吧!”周天成提议道。

“是不是要起个派头大一点的名字啊?龙腾银行或者华夏银行什么的?”朱五楼建议道。

“南华不兴这一套,名字是越通俗越好。这种以地域同胞为服务对象的银行在南华可不少,首都新唐山就有不下十家,比如广东籍移民建立的五羊银行,顺德银行,台山银行,粤西银行,南宁银行等等,福建人的闽南银行,山东人的齐鲁银行等等,就差我们浙江人了。”

周天成解释道。

尽管南华政府孜孜不倦地推广中文拼音和简体字改革,消除地域隔阂,但人以类聚,这种现象并不会立即扭转。

不过无论如何,尝够了被人欺负的痛苦的华人,一个强大国家意识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子里。

事实上,这些带着地域宗族味道的经济团体的出现也并不影响南华华人团结,究其愿意,主要是移民者的素质收入有关,随着国民素质提高,慢慢地就会改善了。

“以上的那些都是中小型银行,其实真正的大银行还是以美化财团为核心的,几个大型财团的银行。

这种超大规模的财团的发展模式未来会越发明显,政府为了发展工业,肯定会对这些大财团提供诸多便利。对于浙江银行来说,定位肯定要清晰。”

周天成侃侃而谈,看着陈果夫若有所思的样子,心里觉得满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详细地给朱五楼陈果夫翁婿介绍南华银行界的情况,有些内幕就连刘鸿生也是第一次听到。

基本上,这几人当中,主要是周天成为核心。

筹办的浙江银行的消息在太平轮上传开了,船上的其他江浙商人也很敢兴趣。在刘鸿生的号召下,下船的时候,浙江银行的投资额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南华元,其中包括一些冲着刘鸿生名头来的广东商人也舍得投资几万块进去。

陈果夫兴奋不已,原本他还有些推托,计划等见到蒋伟记后再商量自己的前途,现在看来他不得不提前决定了。??????

黄宗孝照理说是船上最尊贵的客人,这位二十来出头的青年,是黄仲涵的儿子,南华黄氏财团的继承人之一,财富、地位、名誉唾手可得,但此刻他却是太平轮上的二等舱的乘客,除了船长,谁也不清楚这位普通乘客来头这么大。

黄宗孝之所以选择二等舱船票,只是因为他在美华公司的职位是一名普通的经理,按照规定,只能乘坐普通的船票,他也乐于接受这结果。

站在二等舱的甲板上,看着湛蓝的海水,海天一色,无边无际,黄宗孝有些陶醉,点起香烟,想着这几年的经历,感觉心中有些沉甸甸的。

几年前,被司徒南带去美国的时候,在威廉号上,他也得想下面甲板上的那些水手一样干着又脏又哭的工作,同时还要被那些强壮的家伙“虐待”,从养尊处优的少爷一下子变成苦力,难受得几乎有跳海之心,不过想起司徒南那讽刺的眼神,他终究是挺过来了。

到了美国,振华中学,威廉大学,保安公司特许,甚至到拉美参加bp水果公司,一路过来,对现实残酷和人性复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回国后,他并没有加入黄氏家族的企业,而是主动要到大陆工作,把在拉美bp水果公司学到的本事学以致用。

不过去了内地省份一趟后,他发现原来在他的祖国,悲剧被他在拉美见到的还要深刻。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还好,若是内地省份,特别是北方,战乱、天灾、土匪、饥荒频发,民不聊生,无数人生活陷入绝望之中,早就了大批难民。

想到南华有无数的森林、原野需要劳动力开发,黄宗孝选择现在的职位:美华公司(中国)人力资源部的一名普通经理。

从事的正是世界上最黑暗残暴的生意——人口贸易,没错,美华公司就是最大的人口贩卖集团,不过,黄宗孝并不这样认为。

他亲手签发的劳工契约就超过5000份,也就是说有5000人从他手中即将找到了一条生路。

现在太平轮号三等舱就有2000多名乘客是黄宗宣要“押送”的对象,尽管那些怀揣着梦想的人完全不知道刚才在三等舱仔细查看的得体青年就是把他们“贩卖到”南华的幕后之人。

“黄少,你在这啊!”一位有些圆润的男人走了过来,看周围没人,小声问道,“情况怎么样?”

“还好!工人们情绪都很安定,我们的人一直陪着她们。”黄宗孝笑道,把烟分给范同。

范同外号“饭桶”,是黄宗孝的助手,为人精明,跟黄宗孝合作好几次,一直没出过差错。不过,为人有时有些深沉,看起来是有个有故事的人。

“那就好!听说吴部长挺重视这次行动,这一路过来,情报部的人没少出力啊!”范同有些严肃地提了一句,眼中闪过一丝神秘。

船上不仅有2000多名美华公司的契约工人,还有100多名来自崇明岛、南通等处收集而来孤儿学生,情报部从捐建的各地几千名孤儿、贫苦学生中选拔出来的精英,被人叮嘱过的范同不由得不紧张,万一出了事,情报部还不扒他皮?

“不用紧张,整条船都是我们的人。吴小姐的事我们不用理会那么多,还是做好分内事吧!”

黄宗孝淡淡道,抵达南华后,那些人就交给范同,他的人物就算完成了。

“这些姑娘到底要送到哪?老范!”

黄宗孝忍不住要问道,有些严肃地看着范同。

这次“押送的货物”大多数是十几岁的女孩子,美华公司以各种名义在四川、湖南、江西、安徽购买而来,平均成本不到50南华元,都签了卖身合同,要给美华公司工作10年,才得以自由。

至于更贫苦的河南、陕西,美华公司还没去开拓市场。

美华公司大量引进妙龄女子,黄宗孝不得不关心,那些女孩子的今后的命运。

“怎么?心痛了?”范同微微一笑,笑容很和善,但目光却很冷,相比于上海7万多服务女性,这区区一两千女孩子算得了什么呢?

“别废话!”黄宗孝有些不耐烦,猛吸香烟。

他负责收购劳动力,而运输销售环节则有范同负责,虽然他是范同的名义上的上司,但具体那些人去了南华干什么他并不是太清楚。

“放心吧!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这些都是药厂和纺织厂的女工,她们培训半年后,就会走入工厂,听说你们黄家的药厂就预定了不少哦!”

范同笑道。

美华公司大量地招聘劳工,男的去矿场工地,女的去纺织厂药厂等比较轻松的工厂已经形成惯例,当然,也有不少是用来配给军队、建设兵团的男人做老婆的。

就连司徒南知道此事后,也不得不感叹——这才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相亲大会!直接,务实,没有太多的选择机会,也没有温情脉脉,只为了生存。

“那就好!”黄宗孝舒了口气,猛吸一口,把烟头扔进海里,觉得最后一口烟有点甜,又拍了拍范同的肩膀,“晚上过来我房间,有瓶好酒等着你。”

看着黄宗孝离去的背影,范同摇摇头,心道:我们没做,并不代表别人不会做,为了打击日本,南华高层纵容华人妇女通过各种途径入境,与此相反的是,大批的日本女人被遣送离开,去到别处谋生,其中也包括安插在那十几万日本女人中的阿菊阿竹。

民族之间的斗争就算很小的地方也残酷无比!

这是范同被情报部灌输的信念,作为情报部安插在美华公司的特工,他的任务还包括甄别隐藏在劳工中的各方探子。

包括那位懵懂的蒋少年也是范同关注的目标,如无意外的话,那位少年会被送入唐山陆军中学,既是培养成为南华的未来栋梁,也是作为某种程度上的人质被监视??????这些都是黄宗孝不曾知道的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