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临安号(2 / 2)

徐永红主管的电子原件厂已能生产绕线电阻与碳膜电阻。此时,绕线电阻又被称作水泥电阻,而且电阻丝的材料也已有了统一标准。至于电容,则是采用锡泊制作的纸介电容,耐压多在63v以下,容量也只是经过粗测,大概在10微法以内。因为有了各种电阻,电表的制作已经步入正规,现在工厂已有了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仪等多种测量仪器,电容的测量仪尚在研制之中。然而李不伟最关心的,还是电子管的制作,毕竟没有放大器,电子业是无法进一步发展的。但目前有一个难关,便是尚未找到最理想的材料用于灯丝的制作。据徐永红所说,特种材料厂正在加紧试验,估计过不了多久,便能找到适合制作灯丝的最佳材料了。

至于大型发电机,此时尚在进行最后的安装,要将发电机安装到水坝上,试用估计还要过上几日。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小型的直流发电机已在数家官办铜厂得到了应用。由于有了直流电,这些铜厂已能使用电解法制作铜材了,而且其产铜量都比以往提高了十多倍。此种生产法不仅能获得纯度极高的铜材,同时还能得到一些极为贵重的金、银等副产品。

铜的用途非常广,可以用于制造阀门、仪表、滑动轴承、模具、换热器等,也可以在化学工业制造真空器、蒸馏锅,另外还可以制造子弹、炮弹、枪炮零件。如果铜的产量大幅提升,恐怕其影响到的各个行业也会发生一次变革了。

既然得知发电机还需数日才能完工,李不伟也安下心来,毕竟现有的学者与工人,已能独立进行发电机的制作了。这也说明,大宋的工业发展,正在步入自主发展的道路。

离开电子元件厂之后,李不伟直奔实验室码头而去。一路上,只见到许多士兵忙忙碌碌,正在修建实验室范围内的其它支线铁路。铁路的路基,虽然大多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力夯实,但偶尔也能见到一两台蒸汽机驱动的打夯机。

看到机械实验室竟然连这种东西也设计也出来,李不伟又是感慨万分。因为在蒸汽机制造出来之后,他只是列了一张简单的目录,大概说了一下蒸汽机的各种可能的用途,其中当然也有有些建筑机械,但没想到实验室的动作如此迅速,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了打夯机。

火车刚刚抵达实验室的码头,李不伟便看到了前几日那艘战船。此时船上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码头上站了十几名士兵。李不伟纳闷之极,派出徐超一问,才知道所有的人都在船仓之内,正对蒸汽机进行最后的检测。

过了一会儿,众人三三两两地从船中陆续走了出来。有一人和范东来并排走在一起,李不伟一眼便认出,这人正是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此时二人正在低声交谈,又不时对船上的火炮射击口指指划划。赵善湘不住地点头,神色间甚是激动。

李不伟远远地问道:“范大人,赵将军,战船的情况如何了?”范东来听到李不伟的声音,赶忙迎了上来,道:“校长来得正好。战船在船厂安装了螺旋浆之后,昨日便扬帆来到了实验室码头。随船前来的船厂工人在拆卸了桅杆与风帆之后,又将蒸汽机安装到了动力室,并做了最后的检查。从设计人员到制造主管,以及锅炉厂、管道厂的技术人员,均已全部到位。方才我们将整个蒸汽机系统做了最后的检查,如今已可以试航了。”

李不伟喜道:“当真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不知赵将军对此船是否满意?”赵善湘忙一抱拳道:“李大人,在此之前,本将军虽然没有见过以蒸汽机驱驶的战船,但也曾见到过实验室设计的火炮与机关弩。在下早已为实验室众学者的才学所折服。如今此船既已完工,而且又是由实验室所设计,定会成为大宋水师的主力战船。”

范东来一旁笑道:“不过,赵将军又突发奇想,准备在船的外面包上一层铁板,以保护船体不为敌人破坏。目前轧制薄铁板已能批量生产,而且锌的产量也大为提高,因此制造白铁板已不是什么难事。下官以为此建议值得一试。同时,以后的战船也可以大量使用铁质材料。如此不仅强化了船体,而且使得大口径火炮的安装也相对容易些。不知校长以为如何?”

李不伟点头道:“此法当然可行。等试航成功之后,便可与铁厂联系,专门成立一个制造船用装甲铁板的车间。”话虽然如此,李不伟心中却想:战船之所以装甲,大都是为了对付敌船的炮击。但是以目前情况来看,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对大宋的蒸汽机战船构成威胁,装甲实在是没有必要。不过,为了以后的发展,还是有必要试一下的。

正在这里,已有士兵前来通报:“赵将军,所有人员均已到位,随时可以试航。请将军示下。”赵善湘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且下去待令。”说着,又向李不伟一抱拳道:“李大人,由于今日是第一次试航,因此船上的人员,除了实验室的锅炉工、以及几个技术人员之外,其余的都是沿江水师最精锐的士兵。为了安全起见,本将军将亲自登船试航,还请李大人与诸位大人在此等候。如果试航能够成功,再请大人登船。”李不伟笑道:“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麻烦。不过赵将军的提议也有些道理。按理来说,战船的试航应该由船厂进行的,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又极为机密,因此不得不劳烦赵将军了。”

看着赵善湘一行人登上了战船,李不伟只觉得自己的心也悬了起来。范东来笑道:“校长不必太过担心,今日的试船,下官与实验室众位大人是极有把握的。一会儿将有汽笛声响起,这是实验室经过改进的汽笛,所发出的声音极为震慑人心。按赵将军的话说,仅是这种声音便能让敌人吓破了胆。”

正说着,只听战船处传来“呜~~~”的一声巨吼,让人感到胸口无比的压抑,已有人被这巨大的声音吓了一跳。李不伟向着战船看去,只见铁锚慢慢被收起,船顶的烟囱正冒出滚滚浓烟,岸上众人看得心都悬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战船徐徐开动,紧接着,船的速度越来越快,没过多久就转向南边,驶出了众人的视线。

此时,岸上有人已开始拍手叫好,紧接着更多人参与了进来,一时间人声四起,众人都掩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李不伟放眼看去,只见欢呼的都是些水师的将领、以及船厂的工人,而实验室诸位学者却极为沉着冷静,显然对这种事已司空见惯。听范东来刚才的语气,他们似乎早已做过相关的实验,因此才敢如此肯定,试航一定不会失败。不过此时战船尚未返航,却也无法确定是否真的能够成功。

范东来忽道:“校长,虽然金国的战船攻击力极其低下,现在将白铁板用于战船装甲看似有些多余,但下官左思右想,却发现还是有些道理的。倘若敌人派出死士,分乘十数艘小船前来火攻,我军虽有火炮,终究也无法将十多艘小船一一击沉。此时敌人若是靠近身来射出火箭,我军虽然能够迅速扑灭大火,却也颇受惊扰。如果将战船外层进行装甲,不仅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而且使得战船的防御无懈可击。”李不伟点头道:“范大人说得有理。其实我刚才经过一番考虑,也觉得有此必要。如今白铁板既已能够批量生产,理当在战船上一试。”

他二人所说的白铁,其实就是镀锌铁的俗称。将干净的铁片浸在熔化的液态锌里,便可制得白铁片。锌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活泼,但在空气里能够生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内部的锌不再被继续氧化。如果镀锌层一旦被破坏,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由于锌比铁活泼,锌将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损耗,铁则受到保护。这种技术早已被铁厂所掌握,因此要制作防水的铁板已不是难事。

二人越说越激动,不知不觉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正在这时,只听众人又是一声欢呼,原来战船正在返航,此时距离码头已不到一公里。众人站在岸边等了一会儿,却见战船一直在码头周围徘徊,始终不肯靠上岸来。又过了一会儿,战船经过了四五次迂回,这才慢慢靠驶向码头,最终靠岸。看来刚刚操作蒸汽机船,水手们都有些不太适应。

赵善湘早已在船头站立,此时正向岸上诸人挥手,神色间掩不住的兴奋。待船停稳之后,赵善湘立即跳下船来,走向李不伟这边,哈哈笑道:“几位大人,这战船果然不同凡响。有此神船,我大宋水师足以称霸整个东海,至于长江防线则更是不在话下。”

此种情形,李不伟与范东来虽然早已想到,可如今由赵善湘亲口讲出,却又是另一番感受了。范东来左右一看,随船的技术人员尚在整理资料,显然试航的数据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出来。然而范东来此时已等不及,忙问道:“赵将军,船的航速如何?逆风行驶的性能又如何?”

赵善湘道:“按计程员所说,此船的平均航速在十二节,最大航速在十四节左右。如果遇上好的风向与水流,甚至可以达到十六节。而普通的帆船仅能达到八节左右。”说到这里,赵善湘脸上一红,又道:“其实这种计程方法,本将军也尚未熟悉。不过蒸汽船的好处不仅在于快速航行,更为重要的是,其航行路线受风向的影响极小。敌我船队相遇时,我军在逆风情况下的优势将更为惊人。”

赵善湘所说的航速单位,也是由李不伟介绍给实验室的。当时在确定航速单位时,实验室曾一度考虑使用公里。然而李不伟却知道,在后世的航海时代,船的速度大都以海里计,因为一海里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子午圈的一分弧长,也就是一度纬度所对应的经线长度的六十分之一。在没有卫星定位的航海时代,这种表示法不仅可以帮助船只定位,而且也能迅速计算出目的地的距离。在历史上,十九世纪西方军舰的航速多为十八节以上,而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速也能达到十四节。反而蒸汽机船刚出来时,航速却只有十二节,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蒸汽机刚投入使用时,其设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蒸汽机船的航速一直无法提高。临安实验室虽然只有半年的蒸汽机制作经验,但因为有了《大百科全书》的帮助,实验室与工厂的起点极高,所以刚刚起步时,便制造出了较为先进的蒸汽机,至于那些本该有的失败阶段,早已绕了过去。此时宋朝的蒸汽机制造水平,已然超出几百年后的西方甚多,这台蒸汽机船的航速达到十四节,也不足为怪了。

谁知范东来听了却微觉失望,怔怔地道:“怎么才这点速度?我本以为会超出普通帆船一倍有余……”

李不伟道:“范大人,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也许可以增加一些航速,这便是在船尾部安装两个推进器。”范东来听得一愣,低头想了一会儿,大喜道:“校长所言甚是。如果在战船上安装两个推进器,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推进力,而且双螺旋浆还可以起到辅助转弯的作用,从而使得转弯半径变得更小,甚至可以说,战船能够在原地调头了。”李不伟笑道:“正是如此。实验室下一步的工作,便是研制双推进器的蒸汽机船了。”

范东来听得连连称是,心中已在盘算着双螺旋浆的设计方案了。赵善湘却不关心这些,他认为目前的战船已经非常强大,二十多门直射火炮,以及甲板上的二十门迫击炮,几乎已是无敌了。

……

又是一天结束了。李不伟回到家中时,周依依与香儿正在四下忙碌着,竟然已开始收拾返回徽州的行李了。

李不伟笑道:“依依,香儿,距过年还有近二十天,你们这么快就收拾行李,不觉得有些早么?”周依依笑道:“一点也不早。这次回去要带上整整四车的东西,其中还有两车是给河口滩的乡亲们的。”李不伟道:“应该如此。咱们现在有钱了,可不能忘记了老朋友才是。对了,你们俩看看,这是什么?”说着,已从怀中摸出一件物事。

周依依刚看了一眼,便惊呼道:“啊,!不伟哥哥,你怎么带了两把回来?难道是送给我和香儿的玩具么?”

李不伟笑道:“依依你又在说笑了。目前枪支数量有限,而且管理又是极严,我怎么会拿回来给你们玩呢?不过好在我要拿回两把枪,却也不是难事。你们俩仔细看看,可与你们当初所画的设计图一模一样?”

香儿笑嘻嘻地接过了枪,转下转轮,却未见枪中装有子弹。李不伟道:“枪虽然可以让你们玩儿几天,但子弹却不能给你们。这玩具太过危险,玩够了之后,还是交还给我妥善保管起来吧。”

周依依嗔道:“枪是危险的,这我自然知道。只是你今天不是要看蒸汽机船的么?怎么又带回两把?难道战船今日没有试航?”李不伟脸上已掩不住笑意:“战船今日已试航了。可惜你和香儿无法赶去,否则定然会大吃一惊的。”

香儿笑道:“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着急,因为有朝一日,我们定会乘坐更大的蒸汽机船的。”

李不伟正色道:“这是自然。再过几日,又会有四艘蒸汽机船完成改造。不仅如此,还有更小型的快艇呢。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以后要造一艘全世界最大的游船,比起今天的临安号,至少要大上一倍。”

周依依奇道:“临安号?是这艘战船的名字么?”

李不伟道:“对!大宋的第一艘蒸汽机战船,其名字正是叫做临安号!”

(不知不觉,本章又上一万字了。到此时,才发觉写打仗的情节,不仅读者看起来有意思,作者写起来也有劲。然而按计划,打仗还要等上四十章左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