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儒学新解(2 / 2)

商业大宋 十七 0 字 2021-08-31

刘汝诚听了张笑的赞叹后,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得意。

“郡王那个天纵之才,小臣可万万不及。小臣有个愚见,这个议事会之所以没有如郡王初衷般成为民意的代表,小臣以为这个是会员的构成有些问题。”

张笑听到这里,眼界亮了起来,他可是为这个问题头疼了很长时间。

“不知先生以为,这议事会的成员构成该当如何?”

“小臣愚见,这议事会的成员当减少商人的议席,增加王之浩等大儒们的数量。由于流求大儒们在报纸上经常为百姓代言,在百姓中声望很高,以他们的名望和学识,进入议事会后,应该能起到最好的作用。”

张笑听到这里暗自踌躇了一下,心里对这个提议感觉很古怪。虽然流求的儒家学者们的确如刘汝诚所说,在流求的声望和正义感都配的上议事会会员的身份,但后世的记忆让他很有些犹豫。

刘汝诚见张笑似乎有些犹豫,急忙把他的手段说了出来。

“郡王,这件事当然不能一蹴而就,小臣以为,可以先建立一个监督机构来约束议事会的一些不法会员们。设立一个新的进入议事会的标准,把大儒们慢慢的融入其中。”

“先生的高见,我很是佩服,这事,我还要再想想。先生现在是兵相府的参军,这个职位对先生可不合适;先生既然提出了这个知谏院的想法,这样吧!我给你找几个人手,你把这个机构的想法再琢磨一番。回头给我一个正式的提案,呵呵!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刘汝诚听到张笑的这个回答,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兴奋的神色,可心里却乐开了花。“知谏院的院正,这在大宋可是尚书级的高位啊!”他心里暗自得意的同时,脸上带着感激的申请,向张笑谦虚了几句。

“好了,先生就别和我客气了,先把这件事仔细的做个计划来。议事会的事,等我再想想后,再来请教。”

刘汝诚知趣的领命而去后,张笑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墙壁上隋缘给自己留下的一幅书法,暗自考虑着刘汝诚的提议。

张笑之所以对这个方案感兴趣,是因为他在来到这个时代后发现:士人们虽然在利益面前同样毫不客气,但谏言的风骨却比后世强了许多。而且这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士人们,有一种让张笑感到奇怪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于国事有着高度的关注和参与意识,而且这个似乎是他们天然的责任。

“这个时代读书人身上的奴性看来并不是很强,后世那些奴才型的学者估计是因为有风骨的被元明两朝杀干净了,最后造成了基因缺失。”张笑在心里做出这个不负责任的判断后,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当张笑正准备采用刘汝诚这个改造议事会的方案时,另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

“这些儒生们自然是比商人们在道德水准上要高那么一点点,但如果真让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以后只怕还是会走了后世的老路。唉!可目前也实在找不到比他们更合适的人群了。”

这个想法让张笑陷入了两难的处境,就在他以为最后只能又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时;胡适文在《流求联合商报》的一篇文章让他找到了办法。

“哈哈!既然刘彻能用董仲舒来歪曲孔夫子的学说,我为什么不能也学上一学。儒家学说里本来就没什么问题的部分,在流求可以多宣扬,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也可以让胡适文他们从流求的角度再解释一番嘛!再说老夫子的话,本来就模棱两可;解释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笑把这个想法仔细的又琢磨了两天,把歪曲圣人学说的事交代给了自己的御用学者们。看着他们写出来符合自己心意的儒学新解。张笑得意想着以后,这门学说成为什么民主啊!自由啊!平等啊!等等现金思想的启蒙教材时,那些后人该用多崇敬的眼光看待孔老夫子。

“哈哈!我虽然修改了你的一些意思,但这后世的名声嘛!估计你会好了很多,再说,也许你的本意就是这个,以前只是他们没发现罢了。如果你地下有知,也许该好好谢谢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