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八章 借堂问先拉君子(1 / 2)

狗官 夜深 0 字 2021-09-02

 第三卷风雷九州第八章借堂问先拉君子

匡源此人少有神童自称,又曾在道光朝,以翰林院编修之职为当时还是皇子的奕詝讲过经。

对于这个人,和珅做过一些调查。发觉匡源的品行不错,为官勤勉清廉,不沾恶习。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为振作朝纲,匡源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他不畏权势,向来有君子之称。

可惜匡源运气一直不佳,当年就因为父母相继去世丁忧故里,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会。直到咸丰登基后才被召回朝中,再次起用。

其实以私交来讲,匡源和肃顺等人只能说融洽而已,真要说成死党最多是个“勉强”二字。匡源此次受肃顺应邀来担任协办大臣,一方面是看在肃顺的面上帮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

因为在和珅回朝前,匡源任的是吏部左侍郎,并dai理礼部尚书一职。和珅此次一回来,咸丰就给了和珅一个礼部左侍郎的衔,一下子就把他在礼部的权利给分去了一半。正由于这个原因,匡源才对和珅起了反感之心,加上又有肃顺等人一旁挑唆,这才答应了肃顺之请,心甘情愿跑来掺沙子。

“于中堂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事办到这地步,难得……难得啊!”打着官腔,匡源笑眯眯地与和珅一路同行。

“呵呵,为皇上办事能不用心?何况……这还不都是多亏了本如兄在一旁协助?要不然,哪能这么顺利?”和珅谦虚地笑笑。客气答道。

“哪里……哪里……匡某也只不过是微尽薄力罢了。再说……于中堂乃制造局大臣,匡某只不过是个协办。协办嘛,顾名思义就是协助帮办,制造局的一切还是得多亏了于中堂才是……。”

“本如兄此言过谦啦……。”和珅和颜悦色地摇头说道:“本如兄向来大才,又深受皇上重用。虽说在制造局以景和为主,本如兄为协办,可说到头我们也能算是一体。何必彼此间分得这么清楚?把事做好,大家这也都是为了皇上。为了我大清嘛……。”

匡源听后微微一笑,其实在他心里,这“大清制造局”地建立对国家有无好处,匡源还是明白的。虽然他来这的目的是给和珅掺沙子的,但事情孰轻孰重,匡源肚子里自有一本帐。他对和珅只不过是有点权利冲突,再加上肃顺等人挑唆。这才对和珅有些看法,可匡源的君子之称也不是白叫的,他可不会因为自己个人利益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从这点来看,匡源和另一位协办大臣景寿有着根本上地不同。

这点,和珅这些日子里也察觉到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用两种态度来分别对待匡源和景寿。

对于景寿,和珅最多打打哈哈。装着表面的热情,实际上严防死守,不给他半分捞权地机会,尽量孤立蒙蔽他,免得坏了自己大事。而对匡源,和珅就放松多了。不仅让他参与筹建的一些事务,还经常会找机会与他聊聊自己在制造局建设中的想法,并虚心地征求意见。

和珅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搞打一派、拉一派的目的。朝中众人虽然各有派系,但出于各自的性格、政治信念和背景,这种派系并不如外表所见的那么铁板一块。现在对方既然使出这种歪招,和珅当然要出手化解。而在和珅看来,一味地强硬,或者一味的软弱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以他的经验。只有分化瓦解对方。把对手下的棋子引其所用,这才是最妥善。也是最安全的法子。

和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些日子来,匡源对和珅的态度从刚开始地生硬横蛮慢慢开始软化了,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知己好友,但对和珅的看法已经有了一点改观,平日里说话的语气也带上了三分的客气。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儿就到了制造局。等他们在大堂内坐下后,早就等候已久的那些官员就上前拜见。

匡源此人做事比较认真,简单见过众人后,就对着名单一个个进行审核。因为他对和珅的隔阂还未完全消除,怕和珅借着这次招募人手地机会在制造局内暗穴亲信,免得把制造局搞成一言堂。这不仅是匡源对国家大事的责任心所驱使,而且也是出于他本就想监查和珅的目的。

不过,结果既让匡源高兴,也让他“失望”了。和珅招募调配的这些官员大多都有专才,虽说人数不少,但搭配合理,看得出和珅在人员上使用很有一套,基本挑不出毛病,并无任何不妥。

如果真说有问题,或者讲让匡源有些不解的就是其中有一个叫辜鸿铭的主事了。从他手上的资料来看,这个辜鸿铭身上并无功名,年纪又轻,听说相貌有些古怪,而且据传还是和珅的亲信之人……。按理说这种人并无资格进入制造局,但和珅不仅把他写入名单第一行,还给了他六品主事的官衔,不能不让匡源有些皱眉。

“何人是辜鸿铭?”匡源合上名单,面目冷峻地问道。

“回大人,下官正是辜鸿铭!”

匡源话音刚落,辜鸿铭就从人群里站了出来,拱手傲然答道。

“你就是辜鸿铭……?”匡源斜着眼,瞧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觉得这辜鸿铭不仅像传言中那样,甚至比他预料地更年轻,不仅如此,一根黑中带黄地辫子(接的),黑里泛蓝地眼睛(混血),和比一般人白得多的皮肤,怎么瞧上去就是怪怪的,很不顺眼。

“辜鸿铭,你可有功名在身?”匡源冷冷地问道。

“没有!”辜鸿铭直截了当地答道。

“你的六品主事衔怎么来地?”

“捐的!”

“怎么进的制造局?”

“有人推荐进来的!”

匡源问一句,辜鸿铭满不在乎地答一句。越是往后,匡源的脸色越是难看,等辜鸿铭刚说完最后一句,他眉毛一竖,啪地一声就拍在桌上。

“放肆!大清制造局乃圣上钦点之处,建此衙门为的是强军强国,你一个区区弱冠少年。既无功名在身,又是捐官。能有什么本事来此?”说到这,匡源微转过身看了边上和珅一眼,冷笑道:“难道你来这凭的就是裙带之风?想白拿朝廷俸禄混日子么?告诉你!不要以为后面有人本部堂就拿你没办法!谁如果敢把皇上地事当成儿戏,就算有那个王爷护着,本部堂也要把他拉下马来!”

匡源这话说得很重,不仅是在警告辜鸿铭,而且是在指桑骂槐。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明显就是针对和珅说的。这么明显地用意,和珅哪里会听不出?就连那些小官也个个脸色煞白,惶恐不安地瞧着坐在上面的两位上官,怕突然间就会起什么冲突。

但是和珅脸上却没有丝毫着恼的样子,就连站在前面的辜鸿铭也是一脸微笑,似乎根本就没把匡源的话给放在心上。

“大人的话下官不敢苟同!”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说话的人是辜鸿铭,只见他站在那里潇洒地用手弹了弹补子。反问道:“下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人。”

匡源一愣,这才点了点头。

“捐官是不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