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五十章 风雨飘摇两相隔(1 / 2)

狗官 夜深 0 字 2021-09-02

 第三卷风雷九州第五十章风雨飘摇两相隔

罗大纲这次南下苏州可谓费尽心机,所领大军人数比上次更多外,还派出陈玉成潜入上海附近,联络各处势力配合起事。从一开始,的确在战术上占了不少上风,前后受敌的消息传来后,大军压近的苏州城里,飘扬着一股恐慌的气息。

可左宗棠毕竟是左宗棠,很快就用铁血手腕平定了百姓的情绪,为了稳定军民之心,高举屠刀杀了一大批人,紧闭四门,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要与罗大纲一决死战。

两军先是小心谨慎的接触,从开始的局部战斗很快就蔓延到整体的攻防战中。面对罗大纲的猛烈进攻,左宗棠率新军沉着应战,巧妙周旋,主动收缩战线,步步yin罗大纲踏入陷阱。

开战几日,罗大纲的军队进展顺利,很快就攻克了还未修补完成的城门,并向城内迅速推进。没料到左宗棠是故意放弃一线防守,在城内早布置好了第二、第三道防线,不仅如此,参考上次和珅在苏州作战的经验,左宗棠还把防线周围挖得战壕遍地,并利用城内地形阻碍罗大纲大军阵型布开,集中火力把对方牢牢盯死在防线前。

久攻不下,伤亡巨大的罗大纲所部立即调整战术,分兵从左宗棠两翼穿穴,打算用四面夹击之策,一举围困左宗棠的新军。

没料到,罗大纲此举正中左宗棠下怀,新军故意丢弃城门。依靠战壕防守用意就是用来吸引罗大纲的视线,而左宗棠亲临战场也是给罗大纲一个错觉。其实在开战地前夜,左宗棠的新军早就一分为二,由心腹大将刘松山率领从苏州外围悄悄迂回到罗大纲的后面去了。当罗大纲分兵三路,中军力量锐减时,左宗棠突然发难,发出信号。与刘松山所部全线开始反扑。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左宗棠也用前后夹击之策直穴罗大纲的中军。从局部的人数和战斗力上来看。兵分两路的新军对阵罗大纲的中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刚分兵地罗大纲腹背受敌,被打得措手不及,连回军突围的反应都没来得及做出就给全线击溃。

新军除千人用来阻挡救援罗大纲地太平军外,其余力量全部投入对罗大纲中军的打击中,同时一直隐藏军中不发的大炮直推阵前,对准罗大纲的帅旗方向一阵猛轰。一代名将罗大纲被炮火当场炸死,整个中军顿时大乱。士气大跌一泻千里。

罗大纲命丧当场,中军的迅速溃败和恐慌立即影响到整个太平军,加上新军高喊罗大纲已死的连锁反应之下,人数远远超出新军的太平军被打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要不是罗大纲地亲兵拼死相护的话,就连罗大纲的尸体都保不住,好不容易杀开一条血路,几万败兵在城外奔得是漫山遍野。向南京方向狼狈不堪地逃去。

王有龄、辜鸿铭赶到战场的时候,战斗已经进入了尾声。这支生力军的到来,更给大败的太平军严重的打击,那些跑的慢地太平军,在新军和乡勇的配合下,死伤遍地。损失巨大。

此次一战,太平军六万人马中阵前损失一万有余,溃败逃亡中践踏死伤者更是无数,尤其是贼首罗大纲命丧苏州城,更给太平天国南下江南的计划造成了严重打击。左宗棠凭此一战名扬四海,成了继曾国藩、和珅之后的又一位中兴名臣。

苏州之战刚刚结束,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的众人就接到了上海传来的消息,当得知上海有兵乱发生,叛军已经攻陷总督衙门和制造局时,胜利地喜悦转瞬就化成了惊愕。

暂时谁都不知和珅在安危如何。左宗棠、王有龄、辜鸿铭等人心急如焚。也顾不得摆什么庆功宴了。商议决定,立即由王有龄、辜鸿铭率乡勇马上赶回上海。刘铭传带领一部分新军随队同行,到松江后就地驻扎,至于左宗棠大战之后暂时无法从苏州脱身,只能拜托各位尽快行军,把和珅从危机中救出来。

听完了王有龄、辜鸿铭的述说,和珅不由得喜上眉梢。虽然这几日发生了这么多事,昨夜还差一点儿被小刀会给擒住,但苏州之战的好消息顿时冲淡了所有的烦恼,让他兴奋异常。

左宗棠的苏州之战所造成的影响不仅是他个人的,罗大纲的死进一步扭转了江苏的战局,从短时间来看,主将阵亡大败而归的太平军投鼠忌器之下应该不再会轻易攻击苏州,这样一来,就能给苏州、上海等地一个休生养息地机会。

“好!季高这战打地好哇!”和珅笑容满面地在堂上走来走去,疲倦和烦恼一消而散。

“全赖中堂大人慧眼识珠,左抚台此战方能一战定寇。”王有龄笑呵呵地拍着和珅的马屁。

至于辜鸿铭,经历过苏州这战后对左宗棠地兵才也尤其佩服,虽然心目中还是认为那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话有些不以为然,但从情绪上来看,已经淡薄了许多。

高兴归高兴,但上海之乱刚过,制造局等处损失严重,尤其是那些亲卫与乔阿富之死,让和珅心有愧疚。如果他当初不是太自信,大意的话,这事根本就不会发生,但现在再去说这些话已经无济于事了。

威廉经历这一次变故,瞧着亲手规划制造起来的,费了不少心血的制造局差一点儿就在战火中成了废墟,再加上乔阿富替他而死一事,让他感触颇多。也不顾自己身心疲惫,与和珅特意让他多休息几天的要求,主动承担起了重建制造局的责任。没日没夜地与辜鸿铭等人在制造局里修理那些被损坏地机械,努力使制造局重新运转起来。

乡勇回上海后,和珅下令王有龄仔细搜捕城内潜在的各方势力,力图肃清上海的隐患。同时,让各部配合找寻逃出上海的那些叛军下落,同时尤其注意周秀英所说的那位“陈大哥”。

陈玉成由于判断正确,侥幸在和珅各部大搜之前逃入了江苏。并沿着太湖北上,进入太平天国控制区。和珅的人忙碌了几天。这才得到叛军已经逃脱的消息,把这消息传回了上海。

虽然人没抓住,但和珅却从周秀英所说地职务上了解到了陈玉成的姓名。看着手下报来地资料,和珅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太平天国将领,虽然他们从未直接会过面,但在上海这些日子的交手中,却已经清楚。这个陈玉成的确不简单。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这次上海之乱中的反应让和珅警惕起来,特别是英国人,居然对自己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用心不能不说险恶异常。贪婪的英国人,还有法国人,都对自己的国家虎视眈眈,恨不能把整个中国变成他们地殖民地不可。

一个贫弱的大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如不抗争。那只有被人鱼肉的下场。包令,他那彬彬有礼的笑容下隐藏着是丑恶的嘴脸,绅士的面具下有的是大英帝国对中国地贪婪和无穷的。中国与英国将来必有一战,和珅非常清楚这点,虽然他恨不能现在就领兵给这些英国佬狠狠的一个教训,但从理智上他却清楚如果此战不成。带来的后果会是如何。既迫切,又下意识地尽量延迟战争的发生,这就是和珅如今的矛盾心理。

在朝廷地无知无畏之下,中国的外交简直就是一片空白。虽然有那些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存在,可正由于咸丰与朝廷的短视,根本就不能去利用它们,给国家取得外交上的主动。

从和珅的判断下,美丽国是最可能成为中国盟友的人,但因为咸丰对洋人的厌恶,和美丽国如今国内的局势动荡。两国之间建立起同盟还是很遥远的事。加上美丽国是共和国制度。几党轮流执政,和珅想用地方政府地名义和美丽国取得局部联盟根本就是不可能地事。

由于威廉的存在。和珅渐渐把目光投向了普鲁士。普鲁士在欧洲虽然是个小国,但却是一个军事强国,而且为了统一德国,普鲁士与英国、法国之间地矛盾非常深。从这点来看,普鲁士在中国与英、法有冲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站在中国这边。

而且,普鲁士是一个君主国家,君主国家比共和国的好处就在这里,和珅可以通过私交或者其它方式赢得普鲁士王室的好感,利用他们在欧洲的力量发展自己,并帮着牵制英、法两国。

关于这个构思,和珅与辜鸿铭仔细谈过几次,了解欧洲局势的辜鸿铭举双手赞成和珅的想法,不过也提出了他的建议。

“普鲁士现在首要的就是统一德国,如果我们能在德国的统一上帮他们一把的话,普鲁士王室完全会倾向中国。”

“嗯,具体说说。”和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辜鸿铭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德国的统一,关键在法国和英国,尤其是法国。作为欧洲强国的法国当然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出现。”

“说的是没错,但与法国交手,我们还没这个力量啊……。”和珅苦笑道。

“不用直接和他们交手,我们有我们的优势!”辜鸿铭笑着说道:“君实兄可能还不清楚吧,法国为了阻拦德国的统一,在经济上掐了普鲁士许多年了。只要我们能用经济支援普鲁士,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你是说……给银子?大概多少合适?”

“当然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