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县太爷来请穆桂英(1 / 2)

少年穆桂英 耳朵茶 0 字 2021-09-03

 穆桂英摆起八卦棍圈阵,迎接众拳师的挑战。()

当众拳师各自找到了自己称手的兵器,都返回来之后,有人点起了一炷香,穴在甄雷家院子的土墙上。随即,众拳师呼喝一声,各抡兵器都向穆桂英扑过来。这些拳师有十一个之多,兵器则刀枪棍棒什么都有,他们从四面八方把棍圈团团围住,也不问先后次序,几乎是同时动手,向棍圈中心展开进攻。

穆桂英被三十二根穴在地上的棍棒围着,要想打中她,自然要先清除掉这些棍棒,十一个武师于是首先向这些棍棒下手,他们有的想把棍棒砍断,有的想把它们从地下ba出来,有的则想把棍棒击打得向穆桂英砸去,一时间纷纷乱乱,乒乒乓乓的声音响成一片。

穆桂英摆下这棍圈阵,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她对这阵势非常熟悉,也非常熟练,各种各样的对策早就了然于胸,见众拳师向棍棒下手,她马上如飞动的一只灵燕,在棍圈中闪电般来回穿梭,如果有哪个武师想动哪根棍棒,她就用手里的木棍击打这根棍棒,使这棍棒反而向那武师反抽过去。穆桂英出手很快,那些旁观的人根本看不清她是怎么动作的,只觉得那些棍棒好像是有灵性,自己会动的一样;那些武师刚开始时注意力都在棍棒上,对穆桂英有点疏于防范,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对手还不太了解,而穆桂英又年轻,他们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轻视。这种轻视使他们犯下了错误了,俗话说狮子搏兔都要全力而为,何况对阵的是一个敢于直面他们挑战的人呢。结果在第一轮的进攻中,他们几乎每人都挨了一棍,有的是被抽中头部,有的是被抽中肩头,也有的是被抽中手臂。当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逼退一步后,他们这才明白到,自己小看了眼前这女娃子了,这个八卦棍圈阵绝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清除。

想明白了这点,众武师开始稳重起来,他们首先做好自我防御的准备,然后再稳步向前,向棍圈发起进攻。不过,不论他们再怎么稳重,穆桂英的应对之策都是一样的:即是哪个方向有动静,就击打哪个方向,使棍棒向来犯者袭去……穆桂英就这样一棍接着一棍,一刻也不停,两棍之间几乎就没有间歇,快得令人眼花缭乱。随着这种击打,十一个武师进进退退,你来我往此起彼伏。

精彩激烈的搏斗中时间飞一样地往前窜,很快,一炷香就燃尽了。当有人大喊一声:“时间到了!”众武师猛然一震颤,蓦然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他们十一个人进攻了这么久,竟然真的没有人命中一下,按照事先的约定,他们输了。十一个武师明白到这一点,全都傻愣住了:十一个为人师长者,竟然奈何不了一小小丫头,这……这叫人颜面何存!

他们傻愣,那些跟着穆桂英武的年轻人们可就是欢呼了:“女侠师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穆桂英没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赢了!女侠师父赢了!”出现这种局面,这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难道不值得欢呼吗。

他们的欢呼声使那十一个武师越发地觉得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他们不敢把怒气发向众人,于是都怨恨地看向穆桂英。人的怨毒目光比什么凶神恶鬼都更加令人感觉恐惧,穆桂英纵使经过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可是看着这样的目光,也还是感觉到浑身发冷;她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些人与她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什么要这样看她?也许是穆桂英没收过徒弟,不知道靠徒弟生活的艰难吧。不过,她是个聪明人,深深地明白,如果不解决这些人的收徒问题,这件事绝不可能就这么算完,自己在这地方永远也别想消停,武力在某些时候确实效用明显,不过并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

穆桂英想通了这其中的情节,于是把那三十二根棍棒全部打倒在地,然后从棍圈中心走出来,首先出声阻止了那些年轻人的过度欢呼:“大家安静一下,不要这样,武林中没有真正的输赢,有的只是一时的失手而已;任何人只要努力,都有可能赢得胜利!”

穆桂英想用怀柔政策安抚那十一个拳师,不过,她这话怎么看怎么看都像是一句套话,有的人不服气,遂争辩说:“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哪有什么没有输赢!”

穆桂英说:“如果有人跟你比武,今天你赢了,明天他赢了,那么你们谁输谁赢?”

那人愣了愣,但仍是不服气地说:“那我们就一直比下去,直到分出了输赢为止。”

穆桂英说:“那恐怕你们要比到进棺材的那一天。”这话话音一落,几乎所有的人都哄然笑了起来。

穆桂英接着对那些年轻人说:“这十一位武师都曾经是你们大家的师父,武林中最讲究的是尊师重道,大家不能对教过自己的师父不尊重。我想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我打算和这十一位师父一起,着那些文人们办书院、院的模式(北宋时期的文人们很热衷于兴办各种各样的院),兴办一所武术院,我和这十一位武师都会在院中任教。你们大家不论是谁,凡是想武的,都可以入,入了之后,你们可以选择,愿跟哪个师父就跟哪个师父;院不会逼迫你们,你们大家觉得怎么样?”

穆桂英在离山时,离山圣母并不仅仅只是教她武功和韬略,文化方面的东西也教过很多,所以对北宋时期的文风,穆桂英并不是完全陌生的。

就好像两敌国交战,胜国反而向败国赔礼道歉一样,穆桂英这话一说出来,不但是四周围观的那些人,就连那十一个武师,也全都惊呆了,他们想象不到,作为胜利者,这女娃子竟然会反常规而行,做出这种维护失败者利益的事情来,这在当时宋、辽交锋,强者一味鄙视弱者的情况下,显得非常的另类。一时间,所有的人都似乎忘记了言语,现场静得好像远古没有人类的时期,把穆桂英反倒弄得大感意外。

穆桂英见大家都不言语,于是向那十一个武师走近几步,问:“各位师父,请问你们的意见如何?”

那十一位武师看了看她,又互相对望了一阵,原先脸上怨毒的神色消失,变得柔和但也疑惑起来。穆桂英的提议在他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似乎也真能解决令他们窘迫的问题,他们所要的,不就是能收徒,能解决衣食住行吗,现在兴办院,所有人都可以在里面任教,教徒弟的问题不就解决了;而一旦进了院任教,应该就有薪俸,有收入,自然饭碗也就有了……

在其他的武师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那三个已没有了徒弟的武师首先表示了意见:“我们同意,自古文武其实是一途,文人们能兴办院,我们武夫自然也可以。”那两个有祖产的武师更是进一步,其中一个说:“我有个偏房祖父,以前他们住在乡下,有一所很大的宅院;后来他们全家搬进城里,宅院就空了下来,托我看守。如果兴办武术院,我可以把这宅院献出来,作为院址。”另外那个有祖产的武师,提的也是相同的建议。

武师们都有人赞同了,那些武的年轻人们也开始活络起来,有人问:“如果我们进了院,是不是在这个武师名下了,又可以转到另外一个名下?”

穆桂英回答说:“设想确实是这样的,你们尽可以完一个再另一个,直到把所有人的都完为止。”中国古时候的武林,门派之见非常严重,在不同师父之间窜师是极招人嫉恨的,穆桂英提出这种观念,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不过,这种观念如果真能得到实行,那么对武的人来说,却就是一个福音了,因为他们可以到更多的东西啊。

穆桂英这样一表态,马上有很多年轻人都说:“那我们也赞同。希望这个武术院能尽快地办起来。”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赞同,其他的那些武师们也开始心眼活动了,虽然在院里任教跟自己单独收徒不是一码事,但自己可以保留绝招不教啊;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收入了……于是,这些武师们也一个一个地接连表示了赞同,最后,所有的武师都同意了。本来很棘手的一件事情,就这样被穆桂英安然化解,不但解决了问题,反而还促进了当地的武术交流,这也算得上是奇功一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