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服装女王(1 / 2)

小房东 香朵儿 0 字 2021-09-03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所谓“十亿人民十亿兵”,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一个巨人苏醒的年代,凌乱和杂芜是它的必然特征,当第一个女人战战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时,整个民族对美好的追求开始对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女性自我性别意识的觉醒是一个社会的幸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存在这这样一条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更加相信这一点。

开服装厂是小打,开服装公司是大闹,服装厂步入正轨道后,郑幺妹就在郑昕语的建议下开办了服装公司。

92年8月8号,舒妍服装公司正式挂牌,人称乔妈为郑总,郑舒妍终于取代了郑幺妹这个土名。

服装公司要有自己的品牌,这点郑昕语跟乔小麦的想法一致,服装要定位,品牌很重要。

就品牌的好处进行了一番很专业的阐述,很可惜,太专业了,富三婶和大伯母完全没听懂,连郑幺妹也似懂非懂,后来乔小麦为其翻译,说:品牌,说白了,就是把一种普通的东西,经过改进、包装和宣传后变成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赚钱。

然后,大家都明白了,只要赚钱,怎么都好!

品牌要打响,名字很重要。

乔小麦在大人商量起名时,凑头过去,说,不如叫吧,乔也叫桥,有纽带的意思,也是另一种风景,有诗为证: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可中、可洋,美丽国著名小说《小妇人》里的女主角的名字中文就叫乔,那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才气的女子,也具有一种坚韧的品格,安静、洒脱,很符合我们的品牌定位啊。

一干大人都惊了,郑昕语笑:行啊,丫头,涉及挺广,连卞之琳的断章和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小妇人》都知道。

郑幺妹也很是欣慰,说,只道她爱看杂书,没曾想还能在书里看出道道来。

乔小麦仰了下下巴,得意地说,那是,要不怎么说我是天才呢?又说,外国很多大品牌就是以姓做品牌,什么Versace范思哲、GiorgioArmani乔治.阿玛尼、ChristianDior克里斯丁.迪奥,乔,Jo-s,可古,可洋,宜男宜女,男者大气,女者洒脱,最重要的是这名儿好记。

乔建国对这名非常满意,乔好啊,给他老乔家扬名呢。

郑昕语也觉得这名挺有新意,不过,郑幺妹不同意,乔这名是好记,但太简单,不符合中国国情。

郑昕语想想,说,那就叫吧。

结果很显然,跟北医才女pk,乔小麦完败。

公司有了,品牌有了,那么下面就是想法将它打响,乔小麦指指电视,咱们也打广告呗,像‘大宝明天见!大宝呀,天天见!’‘可口可乐添欢笑,’‘新飞广告做得的,不如新飞冰箱好’……

九十年代初,因为产品不愁卖,国人便没有树立品牌的意识,对广告的概念也很淡薄,肯花钱在电视上打广告的公司很少,对广告能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还很模糊,所以电视里是电视剧里穴播广告,而不是广告里穴播电视剧。

开公司、引进新技术,已经投了不少钱,再拿钱出来打广告,乔妈有些犹豫,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服装厂的订单还是有保证的,再说,她们引进了新技术和新机器,无论从款式还是质量都比先前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没必要浪费钱打广告吧。

郑昕语这次却是站在乔小麦这边,说,咱们的服装又不是只在江北这块销售,是要面向全国的,你知道全国都多大,江北有多小?这广告就相当于吆喝,嗓门越大,知道的人越多,买的人也越多。

广告以游人观景的画面展开,当然游人是帅哥,大帅哥,他站在楼阁上向下看,镜头扫过,亭台、楼阁、流水、游船、岸柳、小桥……像一副水墨卷慢慢地展开,镜头落在桥上女孩的身上,女孩身穿少女装,长发披肩,倩影灼灼,她站在桥头看风景,游人在楼上看她,镜头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

桥上女孩,看着眼前的美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她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楼上游人,登临高楼,眼里的风景是她,那么专注,是什么深深迷住了他的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