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 北周的内忧外患(2 / 2)

现在,突厥虽然内部也乱,一直都镇压着内部的铁勒、龟兹、高昌诸部及外部的吐谷浑、党项、契丹诸部。但他们有明面上的共主,突厥汗国,号称控弦五十万,虽然比不上当初的匈奴,但也是草原上最强大的势力了。

而突厥高层向来视北周、北齐为两个儿子,钱粮布帛予取予求。但是中原之地被北周与北齐一分为二,双方共同分担着防卫突厥的重任。

然而实际上,单论军事实力,自立国起就保留着胡人好战善战风气的北周、北齐并不是真的惧怕突厥狼骑,而是北周害怕遭到北齐与突厥的联合进攻,北齐同样害怕遭到北周与突厥的两面夹击。

出于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北周、北齐才争相讨好突厥,屡屡与之和亲联盟,以致于突厥愈发猖狂,贪得无厌,北周、北齐其中一国稍有违逆,立时就被突厥联合另一方狠狠敲打。

就连雄才大略的宇文邕,也不得不迎娶阿史那柔然为皇后,稳固了与突厥的关系,保证了侧肋的短暂安全,才敢全力出兵伐齐。

如今北周吞灭了北齐,突厥也就少了一个进贡钱粮布帛的儿子,自然需要在另一个儿子身上补足损失,最好翻倍补足,而又担心这个儿子膨胀起来不听话,于是开始举起大棒,恐吓威胁,揉捏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吐浑谷入侵,就是突厥在背后撺掇,想要试探北周或者想要以此为借口大战,重新定义双方的关系。

最好是能威逼北周,迫使其上贡称臣!

但在宇文邕看来,如今北周一统北方,国力暴增何止一倍,且再不需要担心齐国与突厥的联合进犯,自然就要重新考虑与突厥的外交关系。

就算北周暂时还不能让突厥俯首称臣,但也得与突厥平起平坐,以往每年向突厥进贡巨额钱粮布帛一项应该到此为止,再不受突厥的勒索和掣肘。

面对外敌,宇文邕首先想到的却是内患。

因此,他此生得罪得最狠,堪称死敌,且有足够力量掀翻大周基业的佛门,立时就浮上他心头,成为他的第一关注对象。

重点监视手握军权,又与佛门亲近的权贵家族,乃是应有之义,而杨坚夫妇,正是其中之一!

至于此次杨坚去洛阳见了什么人?谈了什么事?

宇文邕自然心中有数,但却并不意外,也没有丝毫遭到臣子背叛的愤怒,反而在计划着怎么暂且拉拢及安抚亲近佛门的权贵。

他很清楚,佛门这等宗教的崇高地位及声望,本质上在于其处于既隐约统治百姓精神,又在政治及军事上保持半个局外人的特殊身份优势,或者说是保护色。

一旦佛门亲自下场争雄逐鹿,有了建立佛国,之类的倾向,即使一时成功了,也会失去这种保护色,惹起各个阶层的忌惮,最终难免消泯在王朝更替之中。

梁武帝萧衍的下场历历在目,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重蹈他的覆辙!

所以,佛门亲自下场造反,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是佛门不亲自造反,想要改变国朝对佛门的政策,唯有拉拢及支持手握兵权的权贵家族,选择佛门代言人改朝换代一途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