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儿亚当(1 / 2)

 从亚当·贝克习惯了这具营养不良的瘦弱身体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

事实证明,异世界的空气远不如曾经被他弃如敝履的办公室小隔间香甜。

个体如是,国家如是。

对于还没来得及从上次大战中恢复元气的赫默阿帝国而言,自大洋彼岸蔓延到整片西大陆的结构性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高达66亿普利特的战争赔款与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使大批中产家庭破产的同时,也让工薪阶层多年的积蓄彻底泡汤。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国际联盟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救市方案,某些主要成员国继续推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原本就无比脆弱的战后新秩序就此走向失衡。

1729年,赫默阿帝国全国失业人口飙升到600万以上,人民饥贫交加痛苦不堪,新成立的皿主政府威严扫地,似乎只有极端主义政党能够带领人们走出困境。

这种状况下,某些擅长蛊惑人心的右翼政客开始四处演讲,扩大自身在国内的影响,而其中佼佼者更是一度成为市民崇拜的偶像。

有传言说这些野心家正寻求在议会中攫取更大的权力,为此,软弱的当局不得不寻求国外势力的支援。

另一方面,作为上次战争的胜利者,萨森讷王国和它的盟友们同样也不好过。

空前惨烈的大战熬干了一代人的鲜血,孤悬海外的萨森讷王国虽然总体损失略小于大陆西侧的凡赛共和国,但大量海外殖民地的独立还是为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重要的是,在战争爆发前,萨森讷联合王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每年在海外的投资高达40亿普利特,占世界投资总额的43,而在战后,王国不仅流失了大量的黄金储备,甚至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净债务国…

管中窥豹,可知曾经雄视天下的海上霸主如今虚弱到了什么地步。

…当然,这些政坛上的诡谲风云对于坐落在帝都丁塔格尔郊外的这所破落修道院来说似乎还很遥远。

与虚无缥缈的政治主张相比,饥饿、疾病、死亡才是生活在这里的一百多名孤儿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关键词。

这里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迪特林德修女焦急的在教堂前祷告、踱步,以及每人每天不足一个拳头大小的黑面包食物配给。

而作为绝望之中的唯一救主,福光广照一切的命运之神显然也没有对时年大概12岁的亚当·贝克给予半点儿青睐。

…不凑巧的很,某人穿越的时机实在太晚。

亚当恢复意识之后很快发现,这群自小经历战争创伤的孤儿们已然依照力气和块头各自抱团,形成了数个松散的“自卫组织”,而天生瘦弱矮小的亚当则因为没及时跟进,成为了被孤立的对象。

这意味着本体战斗力低下的亚当错过了合纵连横自建山头的最佳时机,也使得他原本就为数不多的生活物资长期受到其他小屁孩儿的觊觎。

作为心智成熟的合法正太,他尝试过向修女们反应情况,寻求以和平方式破解困局,但受限于时代背景与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亚当的申诉不但无法得到任何正面反馈,甚至因此加重了他遭到恶意霸凌的情况。

——“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其他人,就只欺负你?”

——“虔诚祝祷,主赐福音。”

诸如此类的流氓理论实际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亚当敏锐的意识到如果放任这些恶意发展下去,自己恐怕很难坚持到离开修道院的那一天。

所幸,这具羸弱的皮囊下藏着个四有青年的灵魂。

伟人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亚当深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绥靖政策解决不了问题,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斗争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

来自阅历和眼界的加持给予了亚当充分的斗争智慧与策略。

他没有与那些凶暴的孩子头正面冲突,反而借着有限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修道院周围负责运货的马车夫们搞好关系,进而收集了不少被用以包装物资的旧报纸。

在利用这些过期新闻锻炼基础读写能力的同时,他还就地取材向小伙伴们分享了各种别出心裁的折纸手工艺品。

除去“纸鹤”、“鬼指甲”等常见品类之外,亚当还挖空心思制作了很多“纸手枪”、“纸炮”、“纸盔”之类符合当下时代流行背景的小物件。

接下来,他又挑选那些墙头草中立派下手拉拢,继而借他人之手逐步分化瓦解现存的霸凌组织。

很快,这些成本低廉的纸玩具成为了各个小团体间最炙手可热的“硬通货”。

若是和平年代,修女们或许会没收这些玩意儿顺便啰嗦两句,但眼下这档口连吃喝用度都难以为继,自然也没谁会特意多管闲事。

于是仗着修道院玩具产业的匮乏,亚当·贝克作为能够源源不断推出新产品的供货商很快完成了阶层提升。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尽管因为食物供给不足,亚当在大多数时间仍然只能挨饿,但至少其他孩子不再抢夺他的私人物品,甚至在洗衣、打扫等日常生活方面,他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优待。

而在积累了充分的软实力之后,真正足以改变亚当在修道院中个人影响力的事件出现了。

长久的读写训练让他掌握了大量常用文字,再加上成年人成熟的思维模式,这些有利因素最终帮助亚当成功说服了正为食物来源苦恼的迪特林德修女,让他得以在白天离开修道院去更临近帝都的工厂担任一些物料统计抄录的工作。

——他从相熟的马车夫那里得到情报,了解到因为经济危机,附近有几家工厂缺少识文断字、精通数算、机灵能干…并且要价“合理”的统计人员,于是便萌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

起初,厂主并不愿意雇佣亚当这样病恹恹的小孩,但在经过两天无偿试用后,某家生产仪表的工厂最终以每日两餐,加上每月8普利特的优惠价格与这位聪明伶俐的少年达成协议。

这样的收入虽然远不足以改变命运,但以一个12岁的孩子而言,已经足够满足他最低限度的生存需要。

据此,亚当迅速成为了修道院里“最特殊的那一个”,修女们甚至笃定他一定是被神启迪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