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磨合(1 / 2)

 有了伊丽莎白带来的新人加入,亚当这个中队长目前已经统辖了5支标准作战小队。

这个规模虽然已经完全超出了第17中队理论编制的上限,但考虑到地联组织的特殊性,盖文上校似乎并没有给独立第1大队填充新番号的意思。

而既然大领导都没有发话,亚当自己当然也不会嫌弃手下可以调动的力量太多。

他二话不说把搭载了trent7型序列核心的新型动力背包分发下去,并抓紧时间带领“加强版”17中队展开了适应性训练。

由于时间紧迫,亚当没空按部就班的按照正常程序推进流程,反而一上手就开启了相对难度较大的团体战术合练。

在大家都不太熟悉新设备的情况下,周二下午第一次磨合训练的结果堪称灾难!

光是在训练途中触发保护装置的队员就有七八个,剩下的人虽然勉强飞完了全程,但效果也未见得好到哪儿去…

包括亚当被人在内,整个17中队就没有谁能发挥出新型机真正的潜力。

不论是极限升空高度还是最快航速,刚完成换装的空降队员们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数年苦练的技术,一个个都飞得格外笨拙,甚至不如使用旧装备时发挥出的水平。

当天晚上,亚当和伊丽莎白、马丁、摩顿等主要基层指战员针对这种情况做了沟通。

根据主流反馈意见,大家普遍公认新装备的各项功能的确强于旧款,之所以出现这种副作用大多还是由于士兵们训练量不足、熟练度有限,并非是自机械结构本身存在什么缺陷。

于是众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继续试验一天,如果最后期限之前新设备依然无法正常使用,就考虑重新启用旧式动力背包执行任务。

皇天不负有心人。

仗着第二批主动加入地联的志愿兵们学习热情极为高涨,在第二天的训练中,跟随伊丽莎白一同前来报道的两支新小队很快克服困难,掌握了使用新机型的窍门!

相比之下,17中队原本的三支小队虽然没有吃到“志愿军”buff加成,在钻研掌握新设备的速度稍稍落后一步,但在亚当的长期调教下,他们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却早已远超常人。

经过一番虚心请教之后,刚刚升职的马丁准尉等人也终于找到了感觉,最终在周三结束之前彻底调整好状态,17中队全体基本都可以保证在战斗中不至于因为发生误操作而陷入险境。

…当然,比起蹒跚学步一步一个脚印的诸位队员,亚当在这一天的进步堪称神速!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中尉不仅在当天以5800米的极限高度刷新了原本的限高记录,甚至在飞行速度上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突破!

全力加速的情况下,中尉只需2—3s就能达到202公里每小时的理论最大航速。这一数据不仅远远超出了旧机型的速度极限,甚至在加速时间方面也不可同日而语。

亚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明显的进步,一方面固然得益于他从第一次试飞开始就展现出的良好飞行天赋;

而另一方面,其实也和那次与空鹫大队协作训练的经历有关。

虽然那次实战模拟因为一些不可抗力中断,但亚当毕竟有幸亲眼见识过最标准的新机型操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