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男儿有泪不轻弹(2 / 2)

郭桓十分愉快的盼到了皇帝陛下一行的到来。

“奴婢郭桓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给皇帝磕完头之外,又给孙、徐二位行礼。

“起来吧,郭桓,这合唱团准备的怎么样了。”

“谢陛下,启禀陛下,合唱团已经将歌、曲练熟,随时可以给陛下表演了。”

“呵呵,不是给朕表演,哦,不是,也是给朕表演,……这样,朕先看下效果,如果可以,就派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做得好,统统有赏。”

“遵命,陛下,那奴婢现在就开始了。”

“嗯,好吧,开始吧。”杨改革坐在看台上,准备欣赏这合唱团的演唱。孙、徐二位分坐两边,都准备看看,这皇帝口中所说的合唱团到底是什么。

……

第一就是《辽河之上》。(改编《松花江上》)

果然是大杀器。

这一一唱完,徐光启就含泪道:“陛下,臣有罪,臣错怪陛下了,……此歌声音略带嘶哑,凄凉悲鸣,声声催人肝胆,特别是这辽东背离故土之人,一听此歌,必定声泪俱下,心中凄惨异常,稍加引导,复仇之怒火必定中烧,此歌一出,必定能抵千万可战之士。”

孙承宗也是头一次听到这歌,也是感慨万千,也觉得这皇帝陛下的心思果然奇特,想到用歌曲来提高士气。想了想,道:“启禀陛下,臣此前见书上写汉高祖围楚霸王于垓下,四面楚歌,楚霸王不战而溃,不以为然,以为书中杜撰,今日听此歌,臣方觉得,这四面楚歌,古人诚不欺我也,陛下以此歌激励辽东军民的斗志,想必事半功倍,可收奇效……”

面对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的夸奖,杨改革也小小的得意一把,这文工团在后世,可是有这光辉历史的。对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意志,都有很高的加成作用。自己穿越过来搞枪杆子,怎么少得了这东西?当然,这些不能和别人说,也就只能在心中乐一乐。

“呵呵,两位师傅,这就是朕专门为了对付东虏后金所创之歌,目的就是激励辽东军民的斗志,激他们骨子里的血性,激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

“陛下,此策可行,陛下真乃圣主也。”两人一口同声的说道。

……

第二就是《精忠报国》。

这歌曲在朝堂之上都唱过,孙、徐两位本以为不过如此的。那里知道,这歌一经合唱,配乐,效果就大不同了,除了慷慨激昂的男子合唱,还有十余张古筝的配乐,场面异常的宏大,随着那那古筝的铮铮之声响起,就好似那沙场之上的杀伐之气四溢,金戈铁马,热血沸腾,催的人心头狂跳不止,眼前犹如刀光剑影闪过,凶险异常。古筝之音时而高昂急促抒慷慨、豪情;时而悲鸣哀转,抒悲壮,惋惜之声,仿佛把人带入了几百年前的那段刀光剑影的征战之中。

完毕。

孙承宗半响才回过神来,道:“陛下此歌,当真是催的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老臣就如同回到了战场,浑身充满了力量,好似年轻了十岁,随时可以上阵杀敌一般。用此歌催动士气,大善。”

徐光启则捋着胡子,眼神里似乎盯住某个东西,坚定而又狂热。

“呵呵,接着下一。”

第三就是《我的家乡》。(改编《我的祖国》)

……

第四就是《临江仙》。(老版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就是用了里面的词。)

……

几歌一唱完,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老泪纵横。原本为了国家,就操碎了心,心中不知道埋了多少心酸和委屈,被这震撼人心的音乐一催动,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杨改革的人生,远不如孙、徐两位丰富,来明朝,也是当的皇帝,没有经受多少这辛酸苦辣之事,加上早听过这些歌曲,所以有免疫力。而明朝的这些一心为国为民,却屡遭不公待遇的人,被音乐那直透灵魂的力量牵引,把埋藏在心中的那些心酸、悲苦事,给勾了起来,再也忍不住,哭着泄起来。

杨改革没想到,这歌还有这样大的威力,居然会让两位老人哭出来。自己怎么就没多少感觉呢?只觉得够劲,好听。

杨改革那里知道,这孙、徐二人的生命历程里,经历了多少伤心辛酸,无奈之事,一心报国无门,委屈求全而不得志,心里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