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墙头草牵线,婚事定(1 / 2)

三国之董卓布武 马布 5695 字 2019-08-21

 一个大汉诸侯王的死,在洛阳城几乎没有泛起一点的风浪,没有人质疑,敢质疑。

董卓在第二天就下令埋葬了弘农王,只是草草的挖了个坟墓,没有半点王爷气概的坟墓,就埋葬了刘辩。

董卓门前,反倒是多了一些大汉列侯,带着一些珍贵的宝物上门,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挪一挪他们的封邑。

对于这些董卓都已一些正当的理由拒绝了,别看这些列侯身上的官职还行,但董卓却不会拿自己辛苦打下的并州去换取这些墙头草的疯狂念头。

并州需要的是恢复圆气,而不是被这群列侯给刮地皮。

但就算是董卓铁面的样子也没把这群家伙给镇住,他们心里清楚着呢,董卓为何留着他们依旧在朝上带着,就是树立榜样,与吕布差不多性质的榜样。

顺则生,逆则死。这就是董卓入京后,唯一漂亮的政治手段,而且还顶顶的有效。

他们一边派遣了自家的夫人来向碧芽儿套近乎,一边又亲自去拜会董氏一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蔡邕。

蔡邕可没有董卓那样的魄力,心烦的时候会关起大门,谁都不见,这几位侯爷按地位来说,要比蔡邕高的多。

“列为侯爷却是玩笑了,列侯之位全都是陛下封赏,想要挪动却也得经过陛下的首肯才行,这列为应该比在下清楚把。”

亮堂无比的小客厅内,蔡邕有些苦笑的看着这几个胖瘦不一的侯爷们,无奈道。

“蔡尚书说笑了。论位您是尚书令。是丞相地左膀右臂。论亲。您独女与丞相地事儿已经是钉在板上地了。您地话对丞相来说。要比我们几个庸人重太多了。”一个胖乎乎。名叫廖乐。封邑远在青州一带地列侯。却因为贪恋洛阳繁华而没有在封邑了生活。却也令他逃过了一些祸乱。

他地话却让蔡邕地面色非常地不好看。态度也从有些亲热到淡然。道:“小女只是与李夫人交好而已。与丞相并无其他。”

一个比之廖乐更胖。叫侯司地列侯。瞪了眼说错话地那个。郑重地对蔡邕道:“可能我等这些人对文章、琴艺上不如蔡尚书。但这事儿我等却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探出点东西来。”

此人。顿了顿。又道:“我听说。丞相府上地一个庶妻已经怀有丞相地骨肉。要是生下男丁……。何况不是我私下议论丞相地不是。丞相地年龄不小了。而且子嗣上有些困难。再拖下去对令女绝无好处。”

老实说。蔡邕对文章等一些雅事很有一套。做公务也是一丝不苟。很是有些才能。但对于这一方面涉及到了权贵家中地俗事却是有些迷糊。

对于先前。董卓预言蔡琰太小嫁人不利于生活这样地事。蔡邕早已经一笑置之。董卓表现出来地意思。他也隐约察觉。并乐意见到地。

不能说是攀龙附凤。而是为保女儿安全,乱世中,能保护妻女的,董卓是首选。

何况是现在地董卓,取并州,灭匈奴,收皇甫嵩,这些事加起来,董卓当世无双的地位。已经不能动摇了。

蔡邕只有一个宝贝女儿,他只期望,能得到一个男人的保护,再生下一个儿子有个美满地下半生。

再且,女儿的事儿其实他只能做一半的主,董卓看中了的,他就是想嫁也嫁不出去。董卓就像天一样,压在半空。

因此,他只希望。等过几年后。女儿再大一些,出落的水灵一些。才许给董卓。

虽然心中有些纠结,但蔡邕不可否认,水灵一些的女人,才会讨男人欢心。

但现在一听这侯司的分析,什么庶出长子之类的东西蔡邕不稀罕,但董卓子嗣上的困难还是实实在在地,现在还没有到不惑,相府中也有喜事传出,说明董卓在这一方面绝无问题,但要是上了不惑之年就不好说了。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严重。蔡邕的脸上出现了重视,似乎早一些把女儿嫁出去没错。

但,这跟他们所来的目的有什么关系?

能在洛阳混而没有会封邑的人也是人精,自然看出了蔡邕眼中的疑惑,侯司笑着解释道:“只要尚书委婉的在丞相的面前稍微提醒一下我等的一丝功劳,而我等这些人封邑最大地也不过是千五,丞相大喜之下,说不定就会挪我等到并州。”

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犹豫了一下后,蔡邕应下了,但表示成不成功却在丞相心意。

蔡邕能答应,这些列侯们自然高兴,对他们来说有几分几率就行了,又没花什么代价。

蔡邕在送走这群列侯之后,想了想,还是抬起了脚步,走向就在左近的相府。

蔡邕来时,董卓正在考虑洛阳城外,六七万大军的编制问题,虽然号称西凉兵与并州兵,但其实这些军队却又分割成了一些万人队,既然他已经立了徐荣这样的外军,那就应该立一支内军了。

永镇洛阳的内军。董卓翻阅了一些历史典籍,最终定格在了西汉时,南北二军编制上。

一南一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