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规矩(2 / 2)

红锦并不是怕大厨房的人,只是她想假借此因在院子里设个小厨房,以后也能方便很多;凤家的姑娘们并不是人人都有小厨房的,所以红锦便用了这么一点小心思。

五娘现在心思当然不在什么小厨房上,听到红锦的话后立时便答应了,并且当即叫来府中的二总管,吩咐下去了此事:连每个月的柴等都让人安排好。

虽然凤家的人都知道红锦院子里设了小厨房,但是凤家的主子们没有一个开口说什么的,就好像没有人注意一样。

红锦也没有在意这些:在凤家,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要做的事儿,不能因为怕引来麻烦而收手不做了。

小厨房刚刚收拾好,宁氏来了。

红锦并不认为宁氏是为了小厨房而来:这样的小事儿,绝不会惊动宁氏。

宁氏问过了红锦的病之后,又亲自看着大夫给红锦诊过脉,细细的问了大夫之后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如此就好,如此就好。虽然我们凤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只让锦儿你一个人时常吃好些,还不算是什么太大的负担。”

红锦福下去谢过了宁氏,听她的话倒像是日后会时常让人送燕窝给自己了:这可是好东西;她在心底道:管它凤家是不是负担,你只要敢送我就敢吃。

宁氏让人赏了那大夫并把他送了出去之后,便顺口问了红锦小厨房的事儿,然后看了看屋里的丫头:“你身边伺候的人,还真是太少了一些。”

红锦闻言一笑:“我一个人,这些人已经不少了;谢母亲的关爱。”想送丫头过来?门儿也没有啊。

宁氏笑着摇头:“你这孩子,一向最是懂事儿的,今儿怎么反倒糊涂起来?虽然不是什么规矩,但是我们府也是世家,哪一个姑娘身边不是四五个大丫头?更不要提屋里屋外伺候人了。”

“知道你是个不喜热闹的,但是你身边只有一个茜雪,不知道的人看到了还以为我们凤家当真没落了,连自家姑娘身边伺候的人都弄不全。”

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还真让红锦有些不好回话;她想了想微微一笑:“母亲,话虽然是如此说,不过母亲也说了这并不是什么规矩;自古有言勤俭持家,女儿这里的确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每添一个人岂不是府中就多一个人的嚼用?还请母亲莫要太以女儿为念。”

宁氏没有想到红锦现在不但性子变了一些,就连嘴巴也变得厉害了;她故作思索的样子,然后笑道:“不愧是我们凤家的长女,不枉你父亲这么多年的疼爱,果然是你们姐妹们当中最懂事的。”

她说完一抚掌:“锦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就依锦儿的话。”她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锦你是我们凤家的大姑娘,底下的妹妹们自然要像姐姐一样,岂有越过姐姐去的道理?”

红锦听到这里腹诽:越过我去的事儿这些年来可不是一件两件了,她身边的丫头婆子们少,也不是少了一天两天,怎么今天就成了事儿呢。

“锦儿看看身边要用几个丫头,然后告诉母亲一声儿,你妹妹们身边伺候的人,都以你为例——只能少不能多。”宁氏说完,还很欣慰的看了一眼红锦,好似在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高兴:“各房夫人那里,当然也要依着姑娘们减上一减,不然她们用得人太多了,倒让人以为我们凤家苛待女儿一般。”

红锦万没有想到宁氏要因为她裁减凤家其它姑娘们的丫头:如果当真如此了,她是平白得罪了凤家所有的姐妹与各房的夫人们。

宁氏果然不能小看了。

红锦福了下去:“母亲,女儿是因为身子不好,常年在院子里静养才想着少用两个人;但是姐妹们每天都有很多的事儿、还有功课,眼下她们的丫头够不够用,还很难说呢;再说到母亲,如果减了岂不是女儿的不孝?”

宁氏轻轻一叹:“如果绮儿等都像你这样懂事就好了,她们有什么事儿要忙?不过就是瞎忙罢了;不过,你们姐妹身边伺候的人数,一直没有定下规矩来,今儿更好便成规矩,以后也免得有人再说三道四。”

红锦当然不同意:眼下屋里屋外的人她还不知道哪个能相信呢,再来几个人怕这院子里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宁氏还是坚持要给凤家的姑娘、少爷们定下用人的规矩来,非要让红锦说一个人数不可;红锦却是百般的推脱,最后都抬出了凤老爷来:“此事,怎么都要问过父亲才是。”

宁氏点头:“这是自然。原本也就是你父亲的意思,你这一跌可真吓坏了我们,所以你父亲才想多给你安排几个人伺候着,免得再有个什么闪失。”

红锦正想答话时,便看到帘子打开马氏走了进来。

马氏上前给宁氏和红锦都见了礼:“夫人,春雪已经打完了十板子,城东头的金大娘也叫了来,是不是现在就打发她出去。”

茜雪听到这里脸色大变,看向红锦满眼都是祈求;红锦却有些不明所以:这个春雪又是什么人?此时马氏来说春雪的事情,不会是没有点原因的。

宁氏看向红锦:“说起来当日你在园子楼上跌下来,就是春雪伺候不周所致;因为你一直晕迷不醒,我倒是没有心思处置她,只打发她到桨洗上去了;现如今,当然要好好的处置她,让府中的人也知道应该如何伺候主子,是容不得有半分差错的。”说完话,她带着几分爱怜的看向红锦,眼睛一眨也不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