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修真、炼器不冲突(1 / 2)

 张琳随手在地面扫出一片空地,然后盘膝坐下来。认认真真的开始翻阅起这本珍石图鉴了。

图鉴的页数并不多,不过是四五十页,每页上面或多或少的记载着三五种珍石。因为是图鉴,大部分的珍石都是有图可查,并在图形下简略的记载着名称和用途;少量的珍石则是或图鉴处一片空白,或名称不确定,又或者用途详解模糊不清。甚至有几种石头,除了写个珍石的字样,和大概的外形解释,其他都是一概不述。

不过,张琳手链中大部分的石头都在图鉴中有着记录。看着那些石头匪夷所思的功能用途,想着它们在自己的手中形成一件件精巧的机关法宝,张琳就觉得心痒难挠,兴奋不已。

一页一页的图鉴翻开,张琳仔细的分辨着那些矿物。近百种矿石,有些只有外形细微的差别,但是实际的功效却是天差地别。张琳分堆的时候,曾经将一种暗褐色,上面有绿色斑纹的石头堆放在一起。而在珍石图鉴中,那实际上根据绿色斑纹的不同,是可以被分成三种矿石的。

而且,图鉴越是往后翻,在书页空白处的注解也就越多。前面几页,虽然那矿物张琳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却的确是自己手链中数量最多的那些。而在这些书页的空白位置上,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注释。而到了图鉴的后面,零碎的注释变多起来,而张琳仔细分辨,发现那些注释的笔迹,居然不是出于一人之手。

虽然对繁体字不是很擅长,但是只是读出来却也难不倒张琳。一页页翻下来,张琳发现在上面的注释超过十五种笔迹,其中有的字娟秀清丽,宛如脱俗青莲;有的笔迹遒劲有力,如同刀锋刻入;也有的张扬狂放,似乎狂风龙卷;有的注解写的是对应的矿石产点,有的记载着伴生物或者守护的存在,当然,更多是记载着一些冶炼制造的方法,还有人在上面寥寥几笔的画了个阵图!

这些东西,虽然有些是有感而发,有些是推测和臆想,有些是不成熟的试验,但是对于刚刚跨入修真大门的张琳来说,却都是难得一见的经验和知识。也同时,在张琳的面前打开一道修真的绚丽多彩的大门。

尤其是冶炼制造的方法,对于张琳是更加重要的知识。在图鉴之上,有人煞是详细的讲解了炼器所需要的那些步骤。同时还注释了几种他在炼器时发现的特殊窍门,这些东西,让张琳受益匪浅。

和炼制机关不同,炼器的重点并不是在技巧组合之上。

制作机关,往往是根据机关暗器的特性,选用最适合的材料,然后炼制成大量零件再进行组合。而机关往往和和现在的电子科技相结合,通过零件组合而实现复杂的性能。

比如说,张琳曾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了一款机关,那个机关外形看起来只有拳头大小,而实际上却是由七十多个零件组成的。而那些细小的机械头,感光器中更是含有多个电子零件。在那个机关最中间的主管判断芯片上,两指宽的面积上光是二极管,就焊接了足有五十多枚。

而炼器却没有这么麻烦了。对于炼器来说,电子智能化根本不存在。而判断敌我是通过不同真元对于法宝中法器的刺激。而一些制作精良的法宝,只要周边的空气产生刺激,就可以直接激发它本身的能力。

而法宝的品质则是取决于材料和其中的法阵,以及炼器的手法了。和机关相对比,一个是可以机械量产,另一个却是必须由修真者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法阵的叠加刻画。一个是有机械进行精密的控制,而另一个,则是看天问地,讲究手气和成功率了。

如果能够使用生产线来制造法宝,那么会怎么样?张琳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不过她摇了摇头,迅速将这个想法驱出脑海,开始继续翻阅珍石图鉴。

珍石图鉴翻到最后几页,张琳的嘴巴再次不由自主的张成了O型。前面见多了各式字体的毛笔字,最后几页突兀出现的丑丑的蓝色油笔字迹,却是再次给了张琳心脏一个强烈的撞击。

这是明显圆珠笔留下的字迹,不过字体却是繁体和简体相掺杂着,明显应该是最近几十年前的风格。张琳甚至推测,这应该是手链上一个主人留下的字迹。蓝色油笔开始是感叹了一下现在矿石难得,然后再次惋惜了一下大部分炼器法门的缺失,而在最后一页的对于炼器法门的一番比较中,张琳注意到一个频繁出现的词汇:炼器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