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横 空(2 / 2)

军中豪侠 shaka浩雷 0 字 2021-09-09

“放心,我会守约的。”说完,赵克伦发誓道:“我赵克伦今天对天发誓:在我有生之年永不助唐侵宋,如违此誓言,要我死无葬身之地!”

“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音地动山摇。想到征战数日,终于可以罢兵回家了,双方将士心情都十分激动。

“你该放我了吧。”赵克伦问。“别急,你先让他们后撤三十里。”周昊然的话像是命令,不容人反抗。“你别欺人太甚!”赵克伦道,“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十万大军就会片瓦不存!”

“好哇,那你动一动试试。”说着,周昊然松开了手臂。

赵克伦突然觉得自己动不了了,浑身发麻,四肢无力,显然是被人点了**。

“告诉你吧,”周昊然道,“我点了你的死**,只有我才能解开。就算是武林高手,乱解的话你会浑身爆裂而死,我可不是吓唬你。”说完还不算,他又气人家道:“你不是走吗?走我可不拦着。”

“你……”赵克伦没办法,只好答应。他对南唐将士道:“还不后撤三十,不,是三百里!”

有道是兵随将令草随风,赵克伦一发话,南唐将士哪敢不从?于是,他们全都向后转去,仅片刻工夫,已后撤数里,不能在短时期对宋军形成攻势了。

见敌兵已退,周昊然长出了一口气。他看了赵克伦一眼后,转身就要回营。

“你给我站住!”赵克伦喊道,“你得给我解**呀!”“喊什么?喊什么?”周昊然停住脚步回头说道,“有你这么求人的么?”看赵克伦不出声了,他才说:“请赵元帅放心,你的**道两个时辰会自解。到时候你自己回家吧,在下就不多陪了。”赵克伦心道:“好你个臭小子,竟然算计我?”气归气,他也做不了什么,只好眼瞧着周昊然返回宋营。

仁宗皇帝大难不死,自然十分感激周昊然这位救驾的功臣。这时,宋军水兵已经赶到,大队人马正在上船。他拉过周昊然的手说:“壮士,来来来,随朕一同上船!”周昊然深鞠一躬,跟在穆桂英身后上了船。

进入船舱,众人分宾主落坐。仁宗皇帝见周昊然有些拘谨,笑问:“壮士如此功夫,怎么就在军中任一小小军校?”

周昊然答道:“回万岁,在下投身军旅只是希望能有个栖身之所,并不想由此走上仕途。刚才是形势所逼,不得以才出的手,并不是有意欺瞒陛下与众位将军,还请见谅。”

仁宗问:“你这一身功夫为什么会来投军?”周昊然答道:“这个……其实,来投军全是在下师叔的主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下并不是十分清楚。”仁宗点点头,又道:“可你毕竟在两军阵前救了朕,正所谓‘功大莫过救驾’,你既然救了朕,朕决不会亏待于你的。”

“这……”周昊然道,“在下何德何能竟让陛下如此抬爱,周某愧不敢当。”仁宗听他如此说,连忙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道:“朕让壮士留下,其实,还有要事想请你帮忙。”周昊然问道:“陛下所说的,莫不是太行山反贼一事?”

仁宗闻听此言,浑身一颤,问:“你怎么知道的?”

“实不相瞒,”周昊然道,“在下投军之前,早就听说江湖上有白氏兄弟占据太行山,私自招兵买马,图谋造反。但他们只是些草寇,根本兴不起什么大浪。”仁宗摇摇头,道:“不,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若只是些普通贼寇,朕也不必如此费心。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群反贼在朝廷内部定有靠山。换句话说,这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周昊然点点头。其实,他比仁宗还清楚太行山聚众谋反的事,对他们头领白成的名号更是早有耳闻,之所以不说破,一是宽宽仁宗皇帝的心,二是不想参与到朝廷内的争夺中来。

仁宗皇帝叹道:“说来惭愧。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有人觊觎皇位。现今宫中禁军大部分将领都是庞太师的心腹,朕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若不是有一群忠臣相助,朕这个皇帝恐怕早已龙御归天了。”周昊然道:“皇上莫非怀疑太行山上的反贼就是庞太师一手……”

“不错。”仁宗道,“自唐黄巢之乱起,天下四分五裂,百姓惨遭涂炭。太祖皇帝陈桥兵变,建国大宋,连年征战,才换来今天大宋江山的稳定。现在,大宋国力日趋向上,百姓安居乐业,若此时有人挑起事端,引得双方兵戎相见,遭殃的还是百姓。朕就是想请壮士助朕平定太行山的反贼,以保大宋江山稳固。”

仁宗皇帝虽然只有十八岁,却胸怀大志,这一席话听得周昊然也感染了他的**。周昊然站起身来,冲仁宗深施一礼,道:“陛下,在下虽只是江湖上的一介武夫,却也明白国盛民兴的道理。陛下如此坦诚,我岂能辜负了陛下?请皇上放心,在下定会助陛下平定太行山的反贼。”

大军行至月余,终于回到了东京汴梁。仁宗皇帝下令犒赏三军,对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在众多功臣当中,周昊然因军前救驾功劳最大,但他却不愿入朝为官。几经斟酌,仁宗决定保留他的军职,封为“御前四品带刀军校”,赐功绩金牌一块,三品以下官员见者大三级,对四品官以下有先斩后奏之权,并调往开封府供职。为了使这个安排更加合理,仁宗决定调拨回朝大军中的五百军士同他一起进驻开封府,并归开封府辖领,专门负责京城治安。

主意打定后,仁宗皇帝叫来开封府尹包拯,让他将周昊然及新拨给开封府的五百军士带回府。一想到开封府的一干英豪,周昊然就头皮发麻,极不情愿地跟在包拯后面,一步步向开封府挪去。

附注:

1.宋仁宗皇帝赵祯(1010——1063),公元1022年即位,在位四十一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的皇帝。即位时十二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公元1033年亲政。所以本章中所说的战争他绝不可能“御驾亲征”。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能够极力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

2.仁宗皇帝在位时宋军的总兵力已达到百万,军队战斗力在其统治后期开始下降。周边国家也因忌惮宋朝的百万雄狮,不敢对其发动侵略战争。但仁宗绝不是一个惧怕战争的软弱皇帝,他也很重视军队的建设。史书记载仁宗皇帝的墓葬中有一匹通身雪白的西域战马,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对军队的重视。

3.这里称仁宗皇帝的庙号,只是为了方便称呼,小说中的人物是绝不可能称呼皇帝庙号的。

4.南唐(937——975),开国皇帝为烈祖李昪,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称江宁府。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人口约五百万。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攻破金陵,后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小说中所说的南唐叛宋的故事,源自历代小说与评书中杨家将、呼家将南下平唐的演义故事,不是史实。

5.杨家将史料中确有记载,杨业、杨延昭和小将杨文广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当年杨延昭率兵驻守北方,与辽人战均胜,于是辽人恐其勇武,不敢犯宋境。因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开阳星是专克契丹的凶星,所以称杨延昭为“六郎”。杨家将中其他人则无史籍可考。但“穆桂英”、“杨宗保”、“杨排风”等人均是小说家的杜撰,史上并无其人。

6.军校为我国古代军队中的常设军职,又称“小校”。战国时有辅助军事主官的职能,汉后权限开始降低。唐宋时变为最高级的士兵军衔,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班长。

7.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时期的名臣。其二十九岁那年(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进士,于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初仕天长县知县。小说中提到的时间,包拯正在家乡为父母尽孝,并未入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