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就叫他李广!(希望大家好好订阅追读!)(2 / 2)

李信对于这造反的事情,其实另有打算,摆冯劫一道,其实是想试探试探皇帝。</p>

对李信而言,自封为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若是二世肯下诏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陇西郡王,这才是明哲之道。</p>

他的谋士说的对,北有匈奴,南有上党,若是他李信在这种情况下自立为王,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p>

李信也是见过朝中风雨的人,朝中那帮老家伙没有那么好对付,更何况,蒙恬尚在,他李信还是谨慎些为好。</p>

只是他身边的人,老是教唆他侵占阴山以北的平原,此举有利于帝国,陛下闻之必然欣喜,可是若是拔下一地,陛下到时候又要新设郡县,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p>

“稍安勿躁。我们如今才到陇西几年啊?”</p>

“君侯,快要八年了。”</p>

李信悠悠的道:</p>

“八年,也并不算久。若是这个时候急切了,先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王离不同于冯劫,冯劫这厮一心想要取而代我。如果我们和他一起参与此战,战事胜利,冯劫必定会让他父亲丞相在朝中斡旋,让冯劫为上将军,留我在九原郡坐镇。”</p>

“但王离不同,他祖父和他父亲都是被先帝忌惮的人。这孩子还十分年轻,他还没有看透皇帝,现在的他就像那个蒙忠一样,很快他就会发现,他的价值仅仅在于牵制我,皇帝从本心上说,绝不乐于见到王离此战取胜。”</p>

“秦国被封为侯爵者,达上千户,但是先帝在世期间,能站在朝堂上议事的侯爵,姓王者,多达六人。王翦和他的长子、次子赤手空拳往那一站,便让朝中众臣心中生畏。”</p>

“这皇帝重起通武侯,并无其他的意思,只是为了让被先帝打压的王氏族人重新效力于他。王离这这小子的叔叔伯伯们,我都是见过的,他们早就已经无心朝政。但皇帝还偏要如此做,其实只是为了看住我罢了。”</p>

“王贲这老小子此时还在府中休闲,王离的父亲和族人都在咸阳城中安居,不敢随意走动,王离自然心有顾忌。但是他若是有朝一日看清二世的真面目,还会心甘情愿为皇帝陛下卖命吗?”</p>

李喜听了这话,这才放下心来。</p>

“足下所言极是。倒是李喜短见了。”</p>

“这二世分封诸兄弟,妄图一氏统治天下,可是却薄待我们这些有功之将。咸阳宫的那些公子们,可曾为大秦帝国的万里山河开拓过半里。老夫就是对此事不满!”</p>

“而我们呢,此战若是老夫立了功,功高盖世,你以为二世会放过我吗?当然不会,到时候我要么是像王翦,寄居咸阳,装病称老,要么就是像昔日武安君一样,被赐死。”</p>

众将士听了,一个个自然心中害怕。</p>

“自古以来,无情的最是君王!王离这小子还嫩呢!等到他发现这一点,到时候他就会求着和我一起称王了!”</p>

说罢,李信自己勒马扬长而去!</p>

众将士立在李信身后,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说不出话来。</p>

将士们辛苦戍边,但是利益的最大者,却并不是他们,谁又会心甘情愿的戍边呢。</p>

而且二世当初调来的这二十万大军,明着是让他们抵御匈奴,戍卫边疆,其实又是让他们一边种地,一边自力更生。</p>

而另一边,秦二世却在大肆吹擂他的仁义之名!</p>

久而久之,将士们心中自然有怨气。</p>

最要命的是,二世下令扩大关中之地,赵国诸郡都在内,但是这九原郡,却不在关中之列。</p>

这意味着,九原郡中的父老乡亲,要比关内的郡县多缴纳赋税。</p>

若不是因为此般种种,陇西贵族也不会纷纷对秦二世心生反意。</p>

……</p>

……</p>

……</p>

旧齐地,邯郸郡王。</p>

夏日炎炎,就算了到了夜间,也还是滚滚热浪扑面而来,郡王常正在常侍的陪同下,在齐国旧王宫里信步闲游。</p>

齐国王宫里,自然风光大好。</p>

虽然无人居住,萧瑟破败了些,但是这宫殿楼阁,极其奢华。</p>

【先秦称呼延续下来,就是封号+名】</p>

郡王常闲庭信步,漫天银河之下,琉璃宫顶闪着亮光。</p>

偶有宫室内反射出莹莹亮光,那都是开妆铜镜折射。</p>

“据说赫赫有名的大美人霜华夫人,就出自齐国王宫。”</p>

“郡王,正是。”</p>

郡王常看着这宫殿,穿过宫廊,走到梧桐台,他抚摸着殿中柱子。</p>

一侧的宫人看到有人来了,又是身穿赭色深衣,头戴高冠,相貌非凡,急忙掌灯。</p>

偌大的宫室这才亮了起来。</p>

郡王本来有些不好意思,他是郡王,自有郡王府为居所,不该来这昔日齐王宫所,如今的大秦行宫。</p>

但是见到这些人都对自己极尽恭维之态,郡王常也就听之任之了。</p>

宫殿四开,烛火一点,这邯郸行宫顿时光明一片,又是另一番景象。</p>

殿中的铜器还在闪着光,比之他所居住的郡王府大多了。</p>

郡王常转了一圈,弄脏了自己的衣摆,随即定睛一瞧,却见这行宫的柱子上已经有了裂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