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船用大威力火炮(2 / 2)

雷汞成重沉淀物而析出。瓶中温度降低即表示反应已告结束。

制得的粗雷汞用过滤法使其与母液分开,为此将反应瓶内容物倒入真空过滤器内,或小心地用滤纸过滤出雷酸汞晶体;倒的工序也很危险的,先将液体用导管引出,而剩在反应瓶内的粗雷汞以喷射的冷水反复洗涤。过滤和烘干时甚至要使用真空瓶。不过这些危险工序可以从云山岛提犯人,在工匠指导下来完成。

现在的船厂人员规模大了不少,但还是只能算小型船场,最大的也就是现在刚下水近三十米的。这船也是快船样式,因招到了一个有做车船经验工匠,在船舵两旁有螺旋桨。

本来这船已经够快了,很多人不想多此一举,但庞志华很支持,因为以后要做蒸汽机推动的轮船。不过目前连接处漏水还没解决。

这难不倒庞志华,一个主意就搞定!后世小船很多都是在船尾有斜放下去的螺旋桨,螺旋桨固定在船壳外,而船舱里通过脚踏板提供的动力,在吃水线稍高的位置伸出转轴,再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螺旋桨。

至于钢铁容易被腐蚀,说到解决办法,就不得不提一种木材。

铁桦树木坚硬,比橡树硬三倍,比普通的钢硬一倍,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人们把它用作金属的代用品。前苏联就曾经用铁桦树制造滚球、轴承,用在快艇上。主要分布在朝鲜南部和朝鲜与中国接壤地区。

带螺旋桨的船自然配上蒸汽机才是如虎添翼。庞志华想起很多架空小说对蒸汽机的处理都很晚,似乎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就造不出来。这一点他不认同,或许那些小说是为了拉长情节吧。不然有了这个利器基本上冷兵器时代管你什么兵种都该谢幕领盒饭了。

蒸汽机的除了船用,其他作用更是巨大。它的出现,带起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甚至到二十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真正以后世相当于积累了无数人经验的知识,用钳工再加上少量的简单机加工做出来并不难。要知道瓦特第一台蒸汽机就是手工做出来的。自己这边有那么多铁雕手艺人,现在也差不多算是合格的钳工了。

再看看瓦特靠大部分手工做出来的蒸汽机。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三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这样用做演示的蒸汽机很快可以完成,这个也是在徐光启二人旁观下做的,不过他二人不知道应用场景,只是觉得此物奇巧,远没有今天来试炮这么激动,而且还只是前装炮。

炮使用低碳钢铸造,表面光滑没有像红夷炮或者明军炮那样的文字,这样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后部也成卵形,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重量。

铸模中芯,为中空一端开口,铸造时外面刷上主要由灰、细沙泥还有煤尘调配的隔离液。铸造时灌如钢水后,迅速往中芯里喷水冷却,这样铸造好的炮管便有自紧应力,再对炮耳应力集中处进行退火,或者使用箍上去的炮耳便大功告成。

身管自紧的原理说起来其实也不难。从管内壁冷却,则最内一层迅速凝固,钢铁等金属只有在固话后才会产生应力。外面一层刚凝固后比外层相对处在高温膨胀状态,冷却后便会搜索,这样便会形成向内箍紧的应力。而凝固是逐渐向外一层层进行,这就相当于形成了一层层向内包紧的情况。

这样的炮管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内压,也就极大减轻了重量。而且因为向内箍筋,内壁被划出来或被砸出来的小裂缝有些也会被箍筋而合,这样炮管的寿命也大大提高。

只是在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到了退火温度,这种应力可就被消除了。青铜是热缩冷张,从外冷却时内部受力和这有些类似,但它是由外向内一圈比一圈涨的小引起了,效果就不行了,用的时候炮管逐渐变热还凑活;要是从内冷却就更差了,由外向内一圈比一圈涨的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使用这种工艺的原料,是专门的炮钢!甚至是电渣重融的,致密均匀性好,退火温度也高。但目前钢材均匀性差,含硫磷高,只有使用低碳钢才能保证炮壁不被应力拉裂。

至于外模也使用铁模的工艺,也在研究进行中,这样就能极大地加快生产,但主要的难度在于是保证外模处,铸造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温度。

炮的性能就不用说了,和红夷大炮在四十多度仰角,射程都能达到七里,而重量是其三、四分之一。

发射药也使用纸包装,引火时需要在引火孔用锥子扎一下,再塞入引信细管。而引信下端有少量硝化棉和火药混合做成的细[爆竹],这样就可以对产生爆轰效果,提高单位重量发射药的威力。现在武器弹药在世界上来说没有明显优势,那就多从细节上下点功夫。

徐光启孙元化都不停摸索着炮身,不知道在喃喃说着什么。当然现在原理还没彻底搞清楚,但融汇了那些基础知识后,以二人才智很快就能明白。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