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遭遇瓶颈(2 / 2)

多西的训练师还是王维德老爷子,火箭队的行政人员为他俩办理了进出训练馆的门禁卡。

在王老爷子的悉心调教下,这一年来,多西进步非常明显。

进步主要体现在基本功方面,无论是投篮、运球还是低位进攻,多西都已经有模有样,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连本来就很不错的防守,也因为技术和细节的进步,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基本功就像是打地基,虽然平时深埋地下看不出来,但日子久了,钢筋混凝土和土坯木条是有根本区别的。

很多街球选手看起来花里胡哨,但基本功不扎实,遇到高强度的比赛就会技术变形,这也是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一大区别。

多西深知“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对于基本功的重要性有着远超普通黑人球员的认知,也肯下苦功夫练习,这一点让王老爷子非常满意。

一次老爷子喝多了口不择言,“乔伊,有时候我简直觉得你是个中国人,这种踏实勤奋的态度在黑人球员身上真不多见!”

多西一乐,“您老爷子才见过几个黑人,这话让别人听见,当心告你种族歧视!再说我本来就有18中国血统嘛!”

多西的基本功在王老爷子的打磨下愈发扎实,这也为他的快速进步筑牢了根基。

可是,随着训练的深入,多西却发现,自己快要触及到王老爷子的训练天花板了。

王维德老爷子的训练方式秉持的是东欧篮球训练体系,结合中国篮球长期摸索的经验,脱胎于“三从一大”,强调基本功,这些对于曾经的多西这样的糙哥来说,无疑是对症下药的。

可是,经过这一年的特训,多西的根基已经筑牢,但想再进一步就有些困难了。

王老爷子的训练方式主要是出于经验的积累,而非先进的理论,这就注定了他的训练方式底线不低,但天花板也不会太高。

这也是国产优秀教练的一大通病。

对于技术训练,由于多西的底子薄,还有进步的空间,老爷子可以凭经验和直觉进一步调教。

但身体素质和体能方面,老爷子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多西的身体素质远超中国球员,甚至肌肉类型都不太一样,那些传统的体能训练手段对他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就像是一个大学生,你让他做再多的小学应用题,他也不可能在微积分方面有什么提高。

再加上身体素质和对抗,本来就是中国篮球长期以来的短板,老派教练普遍不够重视。如前国家队主帅蒋兴权指导,甚至不鼓励练习力量。

所以,国内篮坛一直没能总结出特别行之有效的力量和体能的训练经验。

对于这一点,老爷子自己也很苦恼,有空就查书本,一直在努力钻研先进的身体对抗训练方法,但却收效甚微。

多西好几次都看到,70多岁的老爷子带着老花镜,努力的一点一点啃着英文训练书籍,心里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劝老爷子别那么拼,要看书也是自己看,可老爷子却是一副甘之如饴的模样,多西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心里感慨一句:

真乃球痴也!

虽然多西有系统,但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sp值看起来赚的不少,但平均一分配下来,却明显不够用。

再说,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也能让多西在不耗费sp值的情况下,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就在多西为自己如何进一步提高发愁时,一个厉害家伙的突然出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