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过渡(可以不看)(1 / 2)

 第二天一早,张云风就开始忙活制造超远程火器的事情。其实,这种火器根本就不是苍澜山庄的巧手堂想出来的,而是张云风偶然被触动了灵感,想到了后世的火箭。如果能用火药充当燃料,那么这种火器的射程必定在这个时代领先一大截。而且只是一次性的消耗,技术上也没什么太难的地方,应该能弄得出来。当然了,张云风也没有专门研究过火箭,怎么才能确定射程,着弹点等问题,他根本就不知道,所以也就没说的那么满。</p>

要研究一种新东西,需要准备的事物着实不少。实在忙不过来的张云风干脆把顾豫章也拉了来,给他打下手。有他帮忙,终于在一上午的时间之内,把“火箭研究小组”组建起来了。地点就在城南的一处军营里,四周都有军队保护。人员则是集中了襄阳所有的木匠,铁匠,陶匠,以及最重要的玩火药的工匠。玩火药的工匠中,有军中专门摆弄火器的技术兵,也有民间自己制作鞭炮的手艺人。只要是这个项目可能用得上的人,几乎都被张云风一网打尽了。</p>

张云风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进火药的配方。黑火药的最佳配方,在现代可以说是人尽皆知,初中的化学课本里就讲述过。可是在这个时代,这个配方却是珍贵无比,让火药的威力提高了几倍。</p>

第二步,就是画出了火箭最理想的外观形状。其实也无非是尖形的顶端,圆柱形的箭身,后面再带上几片尾翼,如此而已。</p>

第三步,张云风简单地向这些工匠描述了一下火箭的内部结构。也同样是简单的很,前面是一个爆炸部,里面可以填充火药,或者是油料。填充材料的不同,就可以做成炸弹或者是燃烧弹。后面就是发射部,依靠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箭体前进。说白了,就和烟花中钻天猴差不多,只是更大而已。</p>

第四步,张云风提出了一个有点难度的要求,就是在炸弹的爆炸部和外壳之间,再弄出一个夹层来,里面装上一些铁丁铁片之类的东西,增加炸弹的威力。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火箭要飞行的平稳,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平衡,重心是很重要的。如果头部做的太重了,难说飞出去之后会成个什么样子。</p>

不过,张云风才不管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他只管把要求布置下去,剩下的都由工匠们去解决,做的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就罚款。这是张云风一向的领导方式,用几乎是压榨的方法逼迫手下贡献出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老实巴交的工匠们,那里遇到过这样的上司?只好愁眉苦脸地想办法去了。</p>

新建成的工作小组有序地工作起来了,张云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每天不时地去查看一下进度,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工匠们一起研究一下,此外的其他时间,就由他自己支配了。而顾豫章则只能充当这些工匠们的保姆,工匠们说需要什么,就由他去火药库,铁锭库,木材库把材料领来,然后监督着工匠们使用。这让他可是牢骚满腹,整日里无精打采。可无论他如何向张云风申请要换一个工作,都被张云风毫不留情的驳回了。</p>

火箭的设想虽然简单,可是要造出有威力的武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怕最少得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还是构想,整体,原理等方面都完善的情况下,只丰富一下细节需要的时间。</p>

把自己解脱出来之后,张云风开始琢磨着给自己弄一件趁手的兵器。一杆精钢打造的长枪是必须的,在拉锯战中威力巨大的大刀也要配两柄,另外,全身甲也要打造一套。这么多东西,质量还要够好,花费的金钱和时间也都少不了。</p>

就这样平静地过了好几天,研究小组进展顺利,蒙古人也没来攻城。只是有一天大家坐在一起吃饭,郭靖提起蒙古人攻城的战术当中,有驱赶老百姓打头阵的习惯。在张云风来襄阳之前,蒙古人就这么干过。为此,郭靖他们费了不少的工夫才把人救下来。</p>

前几天在城头上了望蒙古军营,隐约见到里面有大批的宋朝百姓,估计是又要使这一招了。不过这一次的规模可比以前大的多了,足足有五、六万的百姓。如果蒙古人当真驱赶着这些百姓先来攻城,那可就是襄阳的灾难了。无论城里怎么应付,都对蒙古人有利。</p>

郭靖若是不救这些百姓,那么他的声望就会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落千丈。老百姓不明白什么是战略的需要,他们只知道郭靖见死不救,导致五、六万百姓丧命城外。而且,即使郭靖能抛弃所有的顾虑,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被杀,那五、六万具尸体堆积在城下,也足够给蒙古人搭建出一条直通城头的大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