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最后通牒(2 / 2)

第二天天亮后,杨安、财迷和周掌柜又到分手的地方察看,仍然不见五连兄弟的踪影。杨安和财迷只好准备重新返回第87师裹伤所,在中山北路受到宪兵盘查,虽然受了一点惊吓,却并没有影响行程。

在第87师裹伤所,到处都是伤者,还有没有来得及转运和掩埋的烈士遗体。

看到这与日剧增的伤亡,杨安、财迷二人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仅仅短暂休整了一天,裹伤所便多了这么多伤兵和烈士。

经过一番打听,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有人看到五连的官兵。杨安与财迷一番商量,估计是秦卫华带着五连返回第261旅。于是,便打算途经光华门返回部队。

12月11日,日军第九师团再次集中余兵力向光华门发动进攻,重炮不停地猛轰城墙。中国守军第71军87师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沙包,堵住了城墙的缺口。战斗到次日,光华门依然没有掌握在第71军手中。

离开裹伤所,杨安和财迷与周掌柜告别,便准备返回第261旅。但是,当他们刚刚离开裹伤所,询问沿途返回的士兵,才知道他们是增援的83军156师,却得到了告知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原来,经过昨天的战斗,日军占据了一个工厂的高地,用火力封锁了光华门交通,而守城部队为了死守阵地的命令,便把光华门和被日军炮击打开的豁口全部封死。

这样,第261旅通向挹江门码头的路便被封死了,甚至直接影响到部队向挹江门码头转运伤兵。

看到这种状况,二人只好折返。听到这不好的消息,财迷沮丧地说道:“连长,先前咱261旅的伤兵都是通过光华门向码头转移过江的。这仗还在打,外边的伤兵怎么办?外面的兄弟们怎么办?还有营长、根叔他们怎么办?”

这是发自财迷本心的一句问话,他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第11师的士兵,第一次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站在第71军第87师261旅一个普通士兵的角度看问题。

杨安并没有仔细地看过南京市的地图,并不知道第261旅还有没有其它的通道转移伤兵。如果说,先前第261旅是通过光华门输送转移伤兵,那么这条路一定是最方便的路径。从一排长肖华贵曾在桂军的经历,杨安第一次知道死守的命令意味着什么,活着的人自然要在城外拼命。而受伤的兄弟怎么办?这个问题又被财迷提了出来。在这一刻,杨安又想到了镇江那貌似乞丐的伤兵兄弟,又想起了那些在上海撤退中被抛弃的国军战友,内心涌起酸楚和无助的感觉,不由地暗暗感叹道:“在这场战争中,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太卑微了!还真是人命贱如草!”

想到财迷的问话,杨安弱弱地答道:“这么大的南京城,应该还有其他的通道。”

听到连长无力地回答,财迷无奈地摇了摇头。

突然,杨安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兴奋地说道:“秦排长他们还在城里?”

“什么?”

“我们是昨天晚上分手的,光华门已在此之前封死了,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无法通过这条路返回。”

“对呀,俺怎么没有想到这个?说不定他们还在城里找连长呢?”

二人会意地点了点头,便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12月9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仍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通过飞机向南京城内投撒传单,对中国守军发布最后通牒,进行劝降。通牒最后时间为12月10日正午,将答复交至中山路至句容道上的步哨线。否则,将会对南京发起总攻。

对此,南京卫戍军司令部司令长官唐生智置之不理,当天即向守军下达“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对敌回应。命令内容如下:“1、本军日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摇动军心,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2、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