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会师汉江(2 / 2)

刘仁轨不禁一怔,忙回礼道:末将不敢,郡公言重了

杜睿却上前笑道:将军不必过谦,昔晋侯选任将帅,取其说礼乐而敦诗书,良有以也。夫权谋方略,兵家之大经,邦国系之以存亡,政令因之而强弱,则冯众怙力,豨勇虎暴者,安可轻言推毂授任哉故王猛诸葛亮振起穷巷,驱驾豪杰,左指右顾,廓定霸图,非他道也,盖智力权变,适当其用耳。将军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可称儒将之雄者也。

张亮见杜睿居然对一个小小的刘仁轨如此高的评价,却对自家如此轻慢,不禁怒道:驸马竟然如此看重此人,无视老夫。

言罢,甩袖而去。

杜睿也不以为意,能见到刘仁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历史上,对刘仁轨的评价可是要远远高过张亮的,他出身贫寒,即使ri后身居显位,也从不矜倨,每次接见年轻时的旧友,都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虽身为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非常难能可贵。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也使刘仁轨成为国战争史上为数不多海军名将。在与高句丽百济的战争,唐朝统治者对东征将领可谓jg加选择,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将领的指挥和作战才能。如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能断有统御之才,李绩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等,都是唐军将帅的佼佼者。而刘仁轨则更要高出一畴,他不但智勇双全,而且有较高的政治才能,虽然孤立百济,却能使当地百姓大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真正让杜睿看重的是在公元663年,倭国认为帮助百济驱逐唐兵,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机会,于是倾全国之兵渡海作战,攻取数城,然后直扑百济旧地。

唐廷也没大意,急诏右威卫将军孙仁率近一万唐兵从海路乘军船驰援,与刘仁轨会师百济城,顿时兵士大振。

会师后,刘仁轨以擒贼擒王的战略,会战倭国水军于白江口,四战皆捷,水陆连胜,倭军几乎全军覆没,倭国势力势力退出了朝鲜半岛,百济诸城,皆复归顺。

刘仁轨是国历史上第一个战胜ri本侵略军的将领,也是国第一个取得海军大胜的将领。以至于ri军被刘仁轨战败后,900多年未曾踏步朝鲜半岛。

不过此时刘仁轨还声明不显,刘仁轨出身于隋帝仁寿元年的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平民之家,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y,连年大兴土木,并且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里,刘仁轨自幼便过着清贫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刘仁轨却能够恭谨好学。从隋大业七年起,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乱使刘仁轨无法正常谋生,很多时候都是清闲在家。但刘并没有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浪费,而是依旧专心学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史。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曾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便提笔改了几个字,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任瑰见到表章后,惊异不已,立即将刘仁轨补息州参军。不久,又转任陈仓尉。

刘仁轨到任后,很长时间都默默无闻,直到太宗贞观十四年十月,才因为一件事情为人所知。

当时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自恃品秩高,豪纵无礼,无人能止。刘仁轨对其好言相劝,令其不可再犯。可鲁宁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刘仁轨遂将其投入狱。鲁宁在狱不期悔改,对刘仁轨横加谩骂。刘仁轨一怒之下将鲁宁乱杖打死。岐州官员见状,急忙上报朝廷。太宗闻知此事,大怒不已,但还是有点不明白:是何县尉,辄杀吾折冲

于是将刘仁轨押至长安,当面质问。面对太宗刘仁轨毫无畏惧,神sè自若地说:鲁宁对百姓暴虐,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时魏征在太宗身旁,见刘仁轨处事刚正,便对太宗道:陛下知隋之所以亡乎隋末,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太宗闻后,转怒为喜,遂提升刘仁轨为栎阳县丞。

随后,太宗要去同州狩猎,刘仁轨上书进言道:臣闻屋漏在上,知之者在下;愚夫之计,择之者圣人。是以周王询于刍荛,殷后谋于板筑,故得享国弥久,传祚无疆,功宣清庙,庆流后叶。伏惟陛下天xg仁爱,躬亲节俭,朝夕克念,百姓为心,一物失所,纳隍轸虑。臣伏闻大驾yu幸同州教习,臣伏知四时搜狩,前王恒典,事有沿革,未必因循。今年甘雨应时,秋稼极盛,玄黄亘野,十分才收一二;尽力刈获,月半犹未讫功;贫家无力,禾下始拟种麦。直据寻常科唤,田家已有所妨。今既供承猎事,兼之修理桥道,纵大简略,动费一二万工,百姓收敛,实为狼狈。臣愿陛下少留万乘之恩,垂听一介之言,退近旬ri,收刈总了,则人尽暇豫,家得康宁。舆轮徐动,公私交泰。

太宗被刘仁轨的奏书所感动,并降玺书表彰了刘仁轨,书说:卿职任虽卑,竭诚奉国,所陈之事,朕甚嘉之。

不久,刘仁轨任新安令,后累迁给事。

刘仁轨真正发迹,还是在高宗李治一朝的时候,其最为有名的就是征讨高句丽的战役,虽然这次战役最为闪耀的将星是薛仁贵等人,然真正要深究起来的话,刘仁轨也是居功至伟。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就在随同张亮水军出征高句丽的时候,刘仁轨还在兵部给事的位上,数年也不得升迁,然刘仁轨对此却毫无怨言,于政务上依然兢兢业业。

此时见杜睿居然对自家如此看重,也不禁大为感动,然想到自己如今的处境,却又是一阵感叹。

杜睿忙道:将军雅量高致,允允武,何至于蹉跎至今

刘仁轨道:末将不善经营,累次得罪上官,虽有心为国出力,却无进身之阶,此次随张大人进兵百济,原指望能一偿平生夙愿,然

刘仁轨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杜睿却已经猜到了,定然是刘仁轨累次进言,张亮却不肯听从,以至于兵失战机,劳而无功。

杜睿道:我yu使将军总领水军,助我破百济,新罗,不知将军可肯应否

刘仁轨闻言顿时一阵激动,刚想要应承,却又止住了,为难道:不是末将胆怯不敢当此职,只是恐怕张大人处见罪

杜睿笑道:本帅为辽东主将,有临济决断之权,将军不必忧虑

众将闻言,也都对杜睿如此看重刘仁轨大感诧异,在此之前,他们当虽然也有人听说过刘仁轨的名声,却也不曾深知。

然而在杜睿的眼,刘仁轨的才能可是要远远超过李世绩,薛仁贵这些大唐名将的,虽然功业比不上李靖大将军,但是要说到才能,可是不遑多让的。

刘仁轨见杜睿如此,顿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起身一礼道:大帅但有所差,末将莫敢不从

杜睿闻言大喜,道:好将军肯当此任,国之幸也,自今ri起,水军皆归将军调遣,如今我大军在此,不ri将征伐百济,不知将军有何良策,可以教我

刘仁轨忙道:末将不敢,唯有浅见,望大帅查之,如今高句丽已灭,唯有新罗,百济,新罗国主年少识浅,只愿与我大唐重修盟好,定然不敢有所侵累,百济势单力孤,不足为虑,只有一处,百济三面临海,若是要斩草除根,永除后患,当封锁水路,而后大兵长驱直入,破百济易也

杜睿闻言,也是连连点头,原本的历史上,百济就派人到了倭国,请来了援兵,不过杜睿却并不想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想要进兵倭岛,总归是要有个借口的,不然的话,贸然兴兵,朝那些老夫子定然又要搅扰。

将众将都打发了出去,唯独留下了刘仁轨,杜睿这才将心所想和盘托出,刘仁轨闻言大惊道:将军有意倭岛

杜睿点头道:正是如此倭人生xg残暴,累次yu进军三韩,只是未得其便,若是将这么一个恶邻留在身边,终非善事,我意平定三韩之后,便进取倭岛,永定海疆,将军以为如何

刘仁轨心盘算了一阵,道:若是要进军倭岛,取之不难,只是倭岛孤悬海外,朝是否肯应允,末将实不知

杜睿道:此事不必忧心,贞观五年时,倭国曾派遣唐使,言语之,圣上震怒,将其驱逐,发兵征辽之时,我也曾对圣上提起过此事,圣上之意,当取倭岛。

刘仁轨闻言,也就放下了心的疑虑,起身拱手道:既然如此,末将愿为前驱

杜睿这边与刘仁轨彻夜长谈,张亮那边却是另一番情形,在杜睿的军大帐被羞辱了一番,这让他不免怒火烧,却未曾想到,这番羞辱都是他自家找来的。

紧接着又传来了杜睿的将领,他水军提调总管的职位居然被剥夺了,新委任的水军总管是那个一直都未被他瞧在眼里的刘仁轨,这让他如何能忍。

小儿焉敢辱我太甚张亮怒道,刘仁轨何等人也,不过是个出身寒贱的平民,居然也能身登高位

张亮却忘了,他的出身也未必高贵到哪里去,只是一招身居显赫之位,便将过往尽数忘了。

一旁的幕僚忙道:恩相的差事是圣上亲自委任的,杜睿虽是主帅,却也无权擅自罢免,如今杜睿明显没将恩相放在眼内,如今何不上书圣上,请圣上做主

张亮冷哼一声道:杜睿小儿欺我太深,老夫定然不与他善罢甘休,圣上处,老夫倒要看看他如何解释你来起草奏折,这场官司,就是捅到天上去,老夫也与他打定了

幕僚忙道:恩相为圣上所倚重的重臣,那杜睿小儿虽然是驸马,却如何能与恩相相比,此次定然要让他好看

张亮闻言,沉吟片刻道:虽是如此,可却也不能小看了那杜睿,他能三起三落,始终皇恩不坠,定然也是有所依仗,况且圣上对他也是甚为看重,常谓其才,得宇内八斗,就连太子也将其引为肱骨之臣,若是一击不,恐为其所趁,这事还需详加谋划

幕僚道:这有何难,杜睿小儿在高句丽广造杀虐,朝非议已然汹汹大人何不联合诸位大人一同向圣上进言,圣上以仁爱治国,如何能容得下这等穷凶极恶之徒,到时候天下汹汹,圣上即便是想要保他,恐怕也是保不住的

张亮闻言大喜,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只要那杜睿为天下万夫所指,莫说他是驸马,便是皇子,圣上为堵天下悠悠之口,也回护不得你快快写奏折,将杜睿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悉数列明,老夫倒是要看看,圣上是要自家的女婿,还是要天下的民心

幕僚忙道:是学生这就去办

张亮这边急着与杜睿打官司,杜睿却没时间理会这些,次ri大军便渡过了汉江,朝着百济重镇光州直扑过去。

高句丽这边的战事方才了结,杜睿便急不可耐的杀奔百济,实在是出乎了百济君臣的预料,一时之间,全国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