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歪嘴的叫战神(1 / 2)

 “在下,歪嘴”

不对,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战”

不对,歪嘴的才叫战神。

“在下,歪嘴战”

都说了,我嘴不歪。

“在下,不歪嘴,也不是战神。”

这就对了。

歪嘴的叫战神,不歪嘴的叫

就叫“我”吧。

我是谁?

我是主角,是作者,也是

“都说了是我,还问?!”

所以我先是一愣,随即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兴奋,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们兴奋。

兴奋比任何特质,包括说话,都更能表达我们的人性。

我们向亲人欢呼,对敌人雀跃,和水电工一起狂欢,夸奖小狗,不看书。

但必须要说的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对话,或者说沟通。

沟通什么呢?

那些渗透、围绕、贯穿且终将被我们所超越的,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和自己的交谈绵延多年,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对话,也将永不停歇。

直到,我吐出那最后一口气。

时间会像流水,而滔滔不绝的对话,则会消磨言语中蕴含的深意。

但那些被岁月冲刷,越发稀释的意义,都将被故事所浓缩。

如果我有幸的话,也许某人描绘这个大时代的时候,会提及我这样的人。

他的言语中一定是不带有感情的,非常客观的。

而我也只是那无数人中的一个,并不值得被重点描述。

作家当专注于意义,所以我并不会在此刻抱怨,尽管这其实没用。

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略掉日常生活中平庸琐碎,且不断重复的东西。

比如“你吃了吗”,或者“今天的天气不错”,又或者“来一盘昆特牌吧”。

我想要依照复杂的环境,比如某个巨大的危机,或者冲突,来构建一个相对宏大的故事。

但很可惜的是,我大脑里有着一整个世界,笔下却只有一条并不直的曲线。

我需要含义和细节的填充,但这些都是我所不擅长的。

我也很清楚,那些冲突可以赋予角色更多情感。

在面临冲突的时候,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往往会被看成是真实心声。

读者们,也就是现在看书的你们,会认为自己清晰的捕捉到了角色眼中的思维和情感。

而不会去考虑,这是否只是个恰到好处的,“深水炸弹”。

具表述力的文字,是一种半透明的介质。

好的写作会在介质中传递角色的内在,令读者像听广播一样,收听到作者笔下角色的潜意识。

在那一刻,能感受到这些本质上并不存在的角色,内在的翻滚。

进而引发我们内心更深处的,另一种翻滚。

你会因为某个角色的离去而伤心,也会因为某个角色的成功而欢呼。

故事使我们生活于一种与别人亲密的世界中,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与我们自己亲密的世界中。

但这不是一撮而就的,如果真有那么容易,那可真的太好了。

首先是角色,这通常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尽管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个嘴巴。

以及两只手,两只脚,乃至一个身体和一颗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