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蛰龙(1 / 2)

 你们当中不会有人从来不看电影吧?

看电影的话,应该对银幕不会陌生吧?

大部分银幕对白,如剧场版,都是些戏剧性对白。

还不知道啥是戏剧性对白的,请打开你的浏览器,自己搜。

而银幕对白的来源呢,我们也都知道。

它们来自于摄影机前扮演角色的真人演员,或如动画般来自镜框外的配音演员。

于是你们想到了“1、2、3、4”,想到了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

以及那一个个擦破了皮就认为自己很敬业的人。

而我则想到了,连夜扛着火车跑路的榜一。

当然,我们至今仍未知道榜一是何人。

是的,我一个人代表了所有人。

而除了戏剧性对白之外,银幕对白自然也存在着叙事性对白。

银幕角色的叙事性对白吧,它主要分为两种。

镜框外的对白,或是直接对着镜头的独白。

突然就想到了郝老师,以及更具代表性的韦德·威尔逊。

什么?

你说你不认识?

那就换个词,deadpool。

还不认识?

那就再直白一点,死侍总归认识吧?

就是那个一直说小蜘蛛是盗版的老兄。

就是那个打破了第四面墙的老兄。

啊,第四墙先生怎么又倒下了?

说起来,某人是个话痨来着,因此常有人用他来水字数。

也对,既然可以正大光明的水字数,又何必偷偷摸摸的呢?

毕竟人设我们都知道,话痨的话多一点,很正常啊。

甚至,完全可以一整章都是某自恋狂的内心独白。

当然,这么搞的话,就真的很明显了。

这样一来,就真的很伤。

我们也都应该知道,从有声电影诞生伊始,银幕外的旁白角色就存在了。

这源于戏剧,那个站在台上的“叙述者”。

有时他们腔调平静,理性又可靠。

举个栗子,浪漫史里的那位,就是这样的。

什么?

你不知道浪漫史指的是哪个?

我的天啊!

算了,说明白一点也好。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有时,他们焦灼无理性,又冲动不定。

举个栗子,呃,我找不到栗子。

我应该去买个栗

对了,有了,是《圆周率》,一部科幻电影。

九八年的电影,你们应该能搜到。

有时他们在困扰的事件中,找出条理。

这就很好举例,而且我想你们也应该看过才对。

《记忆碎片》

划重点的时候到了,短期记忆丧失症。

有时他们站在事件的对立面。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过绿脚趾,全称《谋杀绿脚趾》。

“城里人”

有的角色以戏剧化的对白,呈现内在苦恼的真正想法。

掏出《改编剧本》,来,看这个。

忽然发现,我写的都是有些年头的东西。

然后想到自己竟然如此的怀旧,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又想到自己现在还这么年轻,却已经早早步入老龄化社会中。

啊抱歉,我说的是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还好我有时能争取一下,感受一下仍然年轻的自己。

但更多的时候,我活的真就像是一个老人。

有时候我会觉得手机碍事,因为我压根儿也用不到它。

我既不给人打电话,也鲜少有人给我打电话。

接起一通电话,更多的是听到对面的人喊我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