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的研发方向(1 / 2)

 6月21日。</p>

用了三天时间,钟成团队完成了对第一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的全面性能检测。</p>

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开启批量制造。</p>

随着钟成的指令下达,金乌工程再次提速。</p>

组件生产工厂进入全面量产,计划中的其它十六座总装车间相继竣工。</p>

7月1日。</p>

第二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下线,直接装上火车,送往华夏南方的大都市广市。</p>

紧接着就是第三台、第四台……开始相继下线。</p>

7月13日。</p>

第二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在广市发电厂并网发电成功。</p>

7月15日。</p>

第三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在海城发电厂并网发电成功。</p>

7月17日。</p>

第四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在京城发电厂并网发电成功。</p>

……</p>

到了9月18日。</p>

四十五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已经在华夏电力紧缺地区投入使用。</p>

一共新增发电功率4500万千瓦,相当于在不到一年时间,新建了两座三峡水电站。</p>

(PS:三峡水电站一共有32台水电机组,单个容量就达到了70万千瓦,其总装机容量更是达到2250万千瓦。)</p>

华夏电力紧张局面得到了大幅缓解。</p>

到年底时,还将有两百台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华夏电力紧张的情况。</p>

华夏从此再也不会缺电了!</p>

这个时候,钟成团队的成员也从华夏的四面八方先后回到了北山。</p>

这两个多月时间,他们分批分组的随着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转战四方。</p>

顺利完成了燧皇核聚变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工作,并培训出了一大批的专业工程人员。</p>

后面的大规模安装调试工作也就可以放手了。</p>

到此时,金乌工程算是圆满完成了。</p>

9月21日。</p>

钟成参加了核聚变发电机制造公司的成立大会,程志东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总经理,赵主任担任了总工程师。</p>

新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核聚变技术研发中心,继续对燧皇核聚变反应堆进行后续研发工作。</p>

目前新公司只生产制造这一种100万千瓦的发动机组,造价约为24亿,国内的销售价格为30亿,对外销售价格暂定为40亿。</p>

今年就将实现营业收入9000多亿,明年就将达到18000亿以上,明年上半年就能收回3000多亿的投资。</p>

直接就能达到红星重工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0%以上,成为红星重工集团内最大的分公司。</p>

这就是一棵摇钱树!</p>

……</p>

从外地回来后,趁着团队正在与核聚变发电机制造公司进行技术资料交接的时间。</p>

钟成就在考虑团队后续的研发课题。</p>

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