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秦铜权?(2 / 2)

杨林却一眼看出来,这称砣不简单,也是因为这些字。

碰通的称砣上刻字,刻的都是称斤的单位,或者卖称商铺的商号名称。

但这称砣上的字却不一般。

杨林看这称上的阳文字体,用的是秦代的小篆,但笔法和秦小篆又略有不同之处。

没看错的话,这是秦代的铜权!

古代的铜权,相当于现在的秤砣。

权,即秤锤,又叫秤铊,秤杆叫衡,权衡相佐,也就是称重量之用,名曰衡器。

自人类出现了私有制,便有了权衡理念和雏形实物,成了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工具。

权的材质有铜、铁、陶、瓷、石等,除用作衡器外,还用作吉祥物、压镇等。

如果这个称砣,真的是秦代时期留下来的铜权,那真的是无价之宝了!

杨林并不认识称砣的字,他把称砣上面的字,一一照着笔画抄写下来。

这个称砣上的字,和正式文献上看到的秦小篆不太相同,有些字甚至是歪歪扭扭的,像是涂鸦之作。

仔细看下来,杨林的心,不由得凉了几分。

亏一百块钱事少,打眼的事,古玩人都会有。

可是,如果这不是铜权,那他兴奋了这半天劲,岂不是表错了情?

杨林抄下字迹,拿出自己买的篆体字对照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寻找。

让他失望的是,很多字根本就找不到原字!

明明是小篆,却没有原字对照?

难道说,这是一个后世仿造的秦铜权?

而且仿得十分拙劣?

杨林心有不甘。

他拿着抄下来的纸,想着明天到学校,再找老师们解读一下吧!

教授们见多识广,底蕴深厚,他们一定能认了这是什么字体来。

第二天,杨林拿着这张纸,找讲授战国秦汉考古课程的钱成序教授。

钱成序推了推眼镜,接过杨林手里的纸看。

“杨林同志,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钱成序问。

“老师,我去图书馆看书,无意中看到有这么一幅字,我看了迷惑不解,说是小篆吧,又认不出来。不知道是哪个时期的字体?所以特来请教老师。”

钱成序道:“你没看错,这就是小篆,而且是铸刻在某个铜器上面的铭文。”

杨林心里崇拜不已:“那为什么,这些字写得这样?”

钱成序笑道:“秦代的诏书,或者铸刻事项,由于需求量大,参与制作者,多为下层民众。你看啊,这些铭文最大的特点是露锋,行笔速度快捷,在圆笔中锋基础上出现了偏锋,笔势方折明显,有许多断笔,甚至短线缩简为点,丰富了线的运动节奏以及笔画关系,更有率意直截的,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天真稚拙。”

杨林恍然大悟:“这么说来,这真的是秦朝时代的铭文?”

钱成序道:“那是肯定的!这上面有‘八斤’字样,这应该是一个铜权上的铭文。秦代一斤的重量,跟我们现在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大概相当于半斤左右,也就是250克左右。秦代的八斤,就相当于现在的四斤。”

杨林道:“就是称砣?”

钱成序道:“对,就是称砣上的字。称砣的重量,一般是能称的总重量的百分之一,这个称砣有四斤重,那这杆称,可以称四百斤的重量!”

杨林对老师的学识才华叹服不已,同时也欣喜异常。

钱成序想了想,说道:“只是有一点,这边又有‘秉鉴’二字,这两个字,明显是近代书体。这又代表了什么呢?”

杨林喜悦的心情,又降到了谷底,难道这真的是近代人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