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军援罗(2 / 2)

东台详正学士骆宾王说:“皇上!吐蕃位居高原,人迹罕至,不易攻伐。辽东虽然高句丽与百济作乱,但是我大唐有新罗策应,接济粮草。大军应先易后难,平定辽东,再议征讨吐蕃之事。”

随后,又有几位大臣也建议李治先征辽东,再论吐蕃。此时朝堂上下观点一致。但是,新罗如何救,高句丽如何打呢?朝堂上出现了几种观点。

薛仁贵说:“皇上!我大唐攻伐高句丽时,百济每每居后策应。如今,新罗牵制住了百济,我等可以从营州出兵,直取高句丽。高句丽一亡,则辽东之事就平定了。”

李绩觉得薛仁贵的策略不妥,他说:“我军攻伐高句丽,并非不可。但是,我军粮草供应要靠千里之外输送,时间长了,就难以为继。但是,新罗粮草充足,我军应该与新罗合并一处,先剪除百济,再与新罗前后夹攻,平定高句丽之乱。”

李治点点头,两种策略都有可取之处,但是李治倾向于采纳李绩的意见。李治见朝堂上,群臣说了半天,苏定方和王一鸣却一言不发,觉得奇怪。于是李治问道:“苏爱卿与王爱卿为何不谈谈自己的看法呀!”

苏定方略略迟疑了一下,王一鸣抢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臣以为,英国公与平阳郡公所言都有道理。微臣有一个设想,有思虑不周之处还请皇上以及各位大人指教!”

李治“呵呵”一笑,说:“王爱卿但说无妨!”

王一鸣说:“微臣以为,辽东不能一家独大,否则不易控制。如果我大唐帮助新罗反击并吞并百济,造成高句丽与新罗相互制约的局势,对我大唐而言最为有利。”

李治点点头,认为这个设想确实最为理想。李治说:“那么,现在应如何入手解新罗危局?”

王一鸣说:“与其发兵新罗,不如水陆两路沿熊津江口向百济都城进攻。如此,则新罗之围可解。我军也可以趁势拿下百济,进而达成高句丽与新罗的对峙局面。”。

“水陆两路沿江齐头并进?”百官包括李治对这个打法感到非常新鲜,大家从来没有听说过水陆协同作战的打法。

李治认为此时非同小可,需要周密计划,于是他宣布散朝,命苏定方、王一鸣、李绩与薛仁贵等往宣政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