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这样做不行啊(1 / 2)

 昌峰集团的汽车卖得不好,这件事并没有被大众知道。

许多人印象中,昌峰集团旗下的昌源汽车似乎打出了开门红。那还在发售前就已经预定出去的5000辆车,“估计让整个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是的,发售之前的预售情况不错,但发售之后的销量实在是不佳。

“如果继续保持现在这个销量,那么我们的优势就会被全部磨灭。”

在一次会议上,集团中的人神情严肃。

“到后面,因为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我们很难拥有话语权。”

“而且我们之前投资200亿建的这个工厂,就相当于是做了亏本的买卖!”

……

“我们不能这样继续下去,至少要找到一个方案去让我们的销量占上每月5000辆的关卡。”

目前关闭了大多数生产线,昌源汽车剩下的月产量只有2500辆——不过,这只是短期。

“计划月产量两万两万辆,实际上月产量才2000多辆,这说出去可不是一个大笑话!”

事实在昌峰集团的这些高管脸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他们不再会计划着过一段时间再开新的工厂“弥补产能不足的困境”,只想着要怎么样将既有工厂的产能全部化解掉。

“加大广告投放,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人群。”

这个建议的很快被否决,军事集团在广告上面已经投入了很多,再投入估计也获不得太大的进益。

“导致销量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宣传投入不够,二是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价,依旧有些偏高。”

这话一说出来,万众哗然。

……

平心而论,昌源新能源汽车的定价并不算太高。

一辆车15万的价比成本只高出那么一丁点,算上税后,净利润还不到10。

“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降价,集团就是在亏本卖车了。”

有一个分管财务的一针见血指出,刚刚那人提议的不妥当,却很快招来其他人的非议。

“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是考虑利润不利润的时候。”

“之前在房地产销售不景气的时候,集团上可以拿出降价换销量的办法,哪怕因此产生了好几个亿的亏损也在所不惜;现在集团的处境远比那时好为了多卖几辆车亏点钱,又怎么了?”

类似于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都是觉得现在并不是对利润斤斤计较的时候——“要放眼看得长远”,都是集团高管了,怎么不知道,一时的亏损,有时是为了日后更大的利益而考虑。

但在会议室里一样,有一大群人默不作声。

他们的目光投向董事长,想要从他那里获得些许援助。

……

注意到那一部分人向自己投来的带着些头求助意味的目光,朱晓军很是难办。

在这些下属面前,朱晓军还是拥有不小的权威的。

他的话往往能代表整个集团的意志,左右着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在某些时候,他也不是真正能一言九鼎的。

“像这边的事情,还是需要联络董事会的其他股东。”

像降价促销的想法,他自己不是没有想过,但考虑到昌源汽车的另一大股东是已经被自己坑了一大把的宋方国际,他有些心虚。

“而且,以牺牲利润空间来换取销量,这个做法向来是很难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