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妙计(2 / 2)

赵立没想到秦始皇会问这个问题。</p>

“诸子百家,不管是哪一家,都不过是工具而已,为皇权所用。”</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管哪一派,都应臣服在天子脚下方能存活。”</p>

“以儒家教化官员,以兵家统帅军队,以法家治理天下,以阴阳家探索世界,以墨家研究科技,以农家负责农耕,集天下之所长,定万里之河山。”</p>

“好!好!好!”听完赵立所说,秦始皇眼神一亮,忍不住抚掌扬天长笑,连说了三个好。</p>

赵立的话,仿佛给他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般。</p>

“是朕格局小了。”</p>

在此之前,他思考的方向向来是哪一个学派更加适合秦朝。</p>

今天赵立的话却给他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p>

“集百家之所长,定万里之河山,这才是真正帝王之术。”</p>

他的这个儿子如今已经给了他太多惊喜。</p>

李斯和孔甲面面相觑,眼中露出一丝凝重。</p>

若真是如此,恐怕天下会再次出现百家争鸣场景。</p>

“那这天下你准备如何治理,要知道,当下六国遗民依旧心有不甘,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造反,这天下可不是那么容易定下来。”</p>

秦始皇此时也不再小觑赵立,而是抛出了另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p>

“很简单,那就彻底把不同国家的人区分开,让天下以咸阳城为首。”</p>

赵立轻笑一声。</p>

“如此行为那不反而加剧矛盾?当下朝廷采取的安抚措施才是正确的。”</p>

秦始皇眉头紧锁的反驳道。</p>

自从统一六国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消除六国遗民与秦人的隔阂,反而不停削减秦人的待遇。</p>

包括每年的赋税徭役,秦人反而更重一些,为的就是安抚好六国遗族。</p>

可如今赵立竟然还要加强秦人待遇?</p>

“爹,你这就想错了。我要是当今圣上,反而会提高秦人的待遇。”</p>

“要知道,大秦能一统六国,靠的是秦人万众一心,无坚不摧,降低秦人待遇反而会寒了秦人的心,动摇大秦根基。”</p>

听了赵立的话,秦始皇猛然发现自己似乎犯了个政治性错误,顿时冷汗直冒,虚心求教道:“那应该怎么办。”</p>

“加强秦人的待遇,让统一六国所带来的好处切实落到每一个秦人身上,建设出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但天下有变,无数秦人为了自身利益会前仆后继冲上去,捍卫自己利益。”</p>

“秦人入伍饷银多半成,种田赋税少半成,徭役由一年六个月改成四个月,入仕优先提拔秦人等。”</p>

李斯再也忍不住,出声反驳:“那天下必将大乱,秦人将被群起而攻之,各地造反不断。”</p>

安抚六国遗族的政策乃是李斯提出,所以此时他毫不犹豫站出来反驳。</p>

“李叔,这些只是铺垫的政策,真正的还在后面。”</p>

赵立自信一笑。</p>

“秦人吃饭也不能砸了别人的碗,所以在执行上述措施之外,还要给六国遗民变成秦人的机会。”</p>

“同样是从军队,入仕,农耕,商业入手,部队中举办比武大赛,凡前三名可入秦人籍,获军功者可入秦人籍。”</p>

“朝廷中,凡入仕者皆可入秦人籍。”</p>

“天下农人,连续十年赋税者可入秦人籍。”</p>

“天下商人,缴千金可入秦人籍。”</p>

“以此类推,在不同行业中,取精英予以秦人籍,再大幅提高秦人待遇,由此以往,秦人将越来越多,朝廷统治也越来越稳固。”</p>

赵立说了半天,只觉口渴,忍不住端起茶杯喝了口水。</p>

不过接着他就发现面前几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一副石化的样子。</p>

“怎么了,我脸上难道有花?”</p>

赵立疑惑的挠了挠头。</p>

半晌之后,秦始皇这才从震撼中缓过来,深吸一口气感慨道:“此真乃仙人妙计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