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0730(1 / 2)

 [71]</p>

张永脸色立刻变得惨白,他没问谁不见了,因为只有那个人的失踪才能让乔宇如此惊慌。</p>

就在一天前,朱厚照前往南京附近的牛首山游览,当年南宋名将岳飞曾经在这里打败过金军,朱厚照对此地久已神往,专门跑去玩了一天。</p>

可是就在天色已晚的时候,有人惊奇地发现,朱厚照失踪了!</p>

但是奇怪的是,皇帝不见了,他的随从和警卫们却对此并不惊讶,也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寻找,似乎很奇怪,却也算正常——负责护卫工作的人是江彬。</p>

虽然江彬封锁了消息,但是乔宇有乔宇的人,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吓得魂都快没了,连忙赶来找张永,并提出了他的意见。</p>

“情况紧急,为防有变,我这就派兵把江彬抓起来!”</p>

张永倒是比较镇定,他告诉乔宇,目前还不能动手,毕竟局势尚未明朗,而且朱厚照这人比较没谱,出去玩个露营之类的也算正常,抓了江彬,过两天朱大爷自己回来了,那就麻烦了,况且如果匆忙动手,还可能会逼反江彬。</p>

所以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多派些人出去寻找。</p>

“先等等吧。”</p>

这是明代历史上最为离奇的一次失踪,让人费解的是,对于此事,史书上竟然也是讳莫高深,其背后极可能有人暗中操纵,实在是神秘莫测。</p>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朱厚照连个影子都没有。</p>

“不能再等了!”</p>

已经近乎疯狂的乔宇再也无法忍受了,在这些等待的日子里,他如同生活在地狱里,万一朱厚照真的在他的地盘上遇害,别说江彬,连杨廷和这帮人也不会放过他。</p>

“怎么办?”</p>

他用盼救星的眼光看着张永,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回答:</p>

“我也不知道。”</p>

见惯风浪的张永这次终于手足无措了,如此怪事,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找谁算帐呢?外加这位朱同志又没有儿子,连个报案的苦主也没有,上法院都找不到原告,他也没了主意。</p>

突然,一道亮光在他的脑海中浮现,他想起了一个人:</p>

“那个人一定会有办法的。”</p>

几天后,王守仁接到了张永的邀请。</p>

当他听完这件离奇事件的详细介绍后,就立刻意识到,局势已经极其危险了。</p>

但与此同时,他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朱厚照还没有死。</p>

[7]</p>

“何以见得?”张永还是毫无头绪。</p>

“团营目前还没有调动的迹象。”</p>

所谓团营,是朱厚照自行从京军及边军中挑选训练的精锐,跟随他本人作战,大致可以算是他的私人武装,但平时调动大都由江彬具体负责。</p>

“如果陛下已经遭遇不测,江彬必定会有所举动,而团营则是他唯一可用之兵,但而今团营毫无动静,想必是陛下受江彬蒙骗,藏身于某地,如此而已。”</p>

张永和乔宇这才松了口气,既然人还活着,那就好办了。</p>

然而王守仁却并不乐观,因为他的习惯是先说好消息,再说坏消息。</p>

他接着告诉这二位弹冠相庆的仁兄,虽然朱厚照没有死,却也离死不远了。</p>

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隐藏皇帝是很危险的事情,江彬一向谨慎,也早就过了捉迷藏的年龄,为什么突然要出此险招呢?</p>

答案是——他在试探。</p>

试探谋杀后可能出现的后果,试探文官大臣们的反应,而在试探之后,他将把这一幕变成事实。</p>

在一层层地抽丝剥茧后,王守仁终于找到了这个谜团的正确答案。</p>

现在必须阻止江彬,让他把朱厚照带出来,可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p>

面对着张永和乔宇那不知所措的目光,王守仁笑了。</p>

他总是有办法的。</p>

第二天,南京守备军突然开始行动,在南京附近展开搜索,但他们的搜索十分奇怪,虽然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却似乎既没有固定的对象,也没有固定的区域,</p>

而此时,南直隶和江西驻军也开始紧张操练备战,气势汹汹声威浩大。</p>

对于这一切,很多人都是云里雾里,搞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p>

但江彬是知道的,他明白,自己的阴谋已经被人识破了,突然出来这么大场面,无非是有人要告诉他,不要痴心妄想惹啥麻烦,最好放老实点。</p>

于是在失踪了数十天后,朱厚照终于又一次出现了,对他而言,这次游玩是一次极为难忘的经历。至于阴谋问题,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p>

玩也玩够了,朱宸濠也到手了,朱厚照终于准备回家了。</p>

但在此之前,他还要演一出好戏。</p>

[7]</p>

正德十五年八月暌已南京</p>

在一片宽阔的广场中,朱厚照命令手下放出了朱宸濠,但朱宸濠先生的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喜悦,因为他的四周都是虎视眈眈的士兵。在仅仅获得了几秒钟的自由后,朱厚照一声令下,他又被抓了起来,重新关进牢房。</p>

这就是朱厚照的安排,他一定要亲自抓一次朱宸濠,哪怕是演戏也好,想来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种耍着人玩的花样。</p>

终于平定了“叛乱”,朱厚照心满意足,带领全部人马踏上了归途。</p>

在回去的路上,朱厚照也没有消停,路过镇江,他还顺道去了杨一清先生的家,白吃白住闹了几天,搞得老头子好长时间不得休息,这才高兴地拍拍屁股走人。</p>

闹也好,玩也好,至少到目前为止,朱厚照的江南之旅还是十分顺利的,阴谋似乎并不存在,那些黑暗中蠢蠢欲动的人们对他也毫无办法。</p>

皇帝就要回京了,在那里没有人再敢打他的主意,江彬的计划看来要落空了。</p>

可是朱厚照绝对不会想到,死神的魔爪已经悄悄伸开,正在前方等待着他。</p>

那个改变朱厚照一生的宿命之地,叫做清江浦。</p>

正德十五年(150)九月已巳,朱厚照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个充满了迷雾的神秘未知之地。</p>

这一天,他坐上了一只小船,来到积水池,准备继续他的兴趣爱好——钓鱼。然而不久之后,他却突然落入了水中。</p>

另一个千古谜团就此展开。</p>

随从们立刻跳下水中,把他救了上来,朱厚照似乎也不怎么在意,然而这之后的事情却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p>

朱厚照虽然不怎么读书,却是一个体格很好的人,他从小习武,好勇斗狠,长期参加军事训练,身体素质是相当不错的。</p>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落水之后,他的身体突然变得极为虚弱,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整日呆在家中养病,却未见好转。</p>

对于这次落水,史书上多有争论,从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我自然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结论。</p>

但南京的城门钥匙、牛首山的突然失踪,一切的一切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巧合。</p>

[74]</p>

还有那一天跟随他钓鱼的随从和警卫们,我只知道,在牛首山失踪事件发生的那一天,他们作为江彬的下属,也负责着同样的工作。</p>

这个谜团似乎永远也无法解开了,所有的真相都已在那一天被彻底掩埋。</p>

从此,朱厚照成为了一个病人,那个豪气凌云、驰骋千里的人不复存在,他将在死神的拖拽下一步步走向死亡。</p>

正德十六年(151)三月乙丑,这一幕精彩离奇的活剧终于演到了尽头。</p>

奄奄一息的朱厚照看着四周的侍从护卫,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就此结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p>

“我的病已经没救了,请告诉皇太后,国家大事为重,可以和内阁商议处理,以前的事情都是我的错,与旁人无关。”</p>

对于朱厚照的这段遗言,有人认为是假的,因为在许多人的眼里,朱厚照永不会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的人生应该是昏庸到底,荒淫到底的。</p>

其实我也希望这段遗言不是真的,不过动机完全不同。</p>

如果这段话确实出自朱厚照之口,那将是他妥协的证明,这位个性张狂,追求自我的反叛者,与那些限制他自由的老头子和规章制度斗争了一辈子,却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选择了屈服。</p>

如果这是真的,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p>

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某些人的故意抹黑,朱厚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一位皇帝,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比他那位勤政老实的父亲要出名得多,如果在辞海里给他专门开一个词条,估计注解中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荒唐。</p>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词用在他身上倒也不算冤枉,他实在不是个敬业的劳动者。</p>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并不残忍,也不滥杀无辜,能分清好歹,所以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p>

作为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p>

所以我就此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p>

皇帝这份活儿,真他娘的不是人干的。</p>

[75]</p>

传道</p>

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p>

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发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p>

他要的,就是宁王的那本账本。</p>

张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敌人的,平时就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天赐良机,拿着这本帐本,还怕整不死人吗?</p>

在他看来,王守仁算是他的人,于情于理都会给他的。</p>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却实在出人意料:</p>

“我烧掉了。”</p>

张永的眼睛当时就直了。</p>

面对着怒火中烧的张永,王守仁平静地说出了他的理由:</p>

“叛乱已平,无谓再动兵戈,就到此为止吧。”</p>

张永发现自己很难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钱,不要官,不但不愿落井下石,连自己的封赏也不要,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众生,他甘愿功成身退,拱手让人。</p>

这个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啊!</p>

一声叹息之后,张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p>

一切都结束了,世界也清静了。经历了人生最大一场风波的王守仁,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p>

当然,只是片刻而已,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不惹麻烦自然有麻烦来找他。</p>

这次找他麻烦的人,来头更大。</p>

嘉靖元年(15),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绩,赞叹有加,决定把他应得的荣誉还给他,还当众发了脾气:</p>

“这样的人才,为什么放在外面,即刻调他入京办事!”</p>

然而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道命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拖到最后,皇帝连催了几次,吏部才搞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果——调南京兵部尚书。</p>

皇帝都说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胆,敢不执行?</p>

吏部确实没有执行皇帝的命令,但他们也没有抗命,因为他们执行的,是另一个人的命令。</p>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人比皇帝厉害。</p>

因为连当时的皇帝,都是这位仁兄一手拥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