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民族气节(2 / 2)

谍影帝国 异路风情 0 字 2021-10-04

“我……”后生哭着脸,可怜巴巴地瞅着郁兰青。</p>

读书人的固执,尤其这个时代受过八股文熏陶,讲究君纲、臣纲、父纲、门当户对等封建礼教。郁兰青领略过,故作不知一言不。</p>

“郁先生以为如何?”程老先生问。</p>

“我中华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礼仪之邦,继承文化精髓,并扬光大是我辈之责任。”郁兰青侃侃而言。</p>

第一面印象不错,第二合胃口,程老先生两眼放光,遇到知己般开心的大笑。</p>

“奇昀,听到了吧,这才是中肯之言。你要向郁先生学习,继承国之精髓,不辱程家门风,为历代祖先争光。”</p>

“郁大哥,你……”后生哭丧着脸,暗道:“什么话不能聊,偏偏聊这,岂不是故意让我挨骂吗。”</p>

程老先生哈哈笑道:“去,读书去,我要和郁先生秉烛夜谈,呵呵!”</p>

“不行,郁大哥是我和姐姐请来的客人,我走了有失礼节,不是我辈读书人的气节。”后生活学活用,总之就是不走。</p>

“嗯,有道理。”程老先生认为有理。笑道:“郁先生,儿刚才提到读书人的气节,当前局势混乱,你如何看待民族气节?”</p>

郁兰青沉吟道:“气节是中华文化特有的道德范畴。也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优秀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和民族精英在气节观的激励下作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惊人壮举,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魂。”</p>

“好!”程老先生拍案而起。“的好啊,的好!郁先生,你继续,老夫洗耳恭听。”</p>

“我们的民族语言有很多这方面的特有词汇,某种程度上对气节的行为和品格做出解释,如骨气、志气、正气、等。基本上是一些褒义词,具有它则意味着具有一些良好的美德、品质或境界,失去它则与之相反,会受到世人的批评、贬斥和鄙视。”</p>

“有道理啊!”程老先生神清气爽,知己难求,他终于找到了知己。“梦语,气韵,郁先生真挚见解是你们学习典范,郁先生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啊。”</p>

郁兰青暗自松口气,还好他的记忆力不错,看过有关气节的文章,七拼八凑应付下来了。大道理人人会,但要让受过封建礼教如程老先生这样的文化人接受,是件难事。</p>

“郁大哥,您懂得好多哦。”后生。谈起这些大道理他兴趣缺缺,为了不被老爹赶走,违心地表示听懂了。</p>

“你也懂,只是没出来罢了。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名句脍炙人口,它们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气节。”</p>

“我读过,怎么没想到呢?”后生暗问自己。</p>

郁兰青继续道:“我以为读书人的气节是民族气节的一部分。战时我辈的名族气节应是保家卫国。清朝郑成功的好,‘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p>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壮士常怀报国心,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程梦语低吟。</p>

“我来,我来。”后生迫不及待吟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p>

“行了,没你的事。”程老先生瞪了一眼儿子,他承认这些诗词强烈地展现了作者的民族气节,但他不想让儿子拿起刀枪去表现。</p>

暗忖:“怎么又扯上暴力呢,这个郁先生不简单啊。”</p>

后生程奇昀不服气地争辩道:“老爸偏心,郁大哥和姐姐也吟了,你老乐得笑眯眯合不拢口,连声叫好。轮到我就不行,我抗议。”</p>

“儿子,抗议无效。”程夫人笑道,“你年龄,不到关心这些的时候。”</p>

“不对,姐比我大一岁而已,郁大哥看起来比我大一两岁。他们年龄不啊?”</p>

“少狡辩,一岁也是。”程夫人慈祥地。</p>

“气人,一岁又不是我的错。我抗议,我反对。”程奇昀低声嘟哝。</p>

程老先生笑问:“郁先生知识渊博,胸怀韬略,在哪个国家留学归来,尊师是谁?”</p>

“祝汉章对他评价甚高,应该不会错。”郁兰青暗忖。他沉吟道:“程先生,其实我算不上读书人,也没机会出国留学。”</p>

“郁先生没开玩笑?”程老先生讶然不信。</p>

“不敢隐瞒,确实算不上读书人,但我有一位长辈程先生应该知道,他对您极为推崇。”</p>

“哦,是谁?”程老先生感兴趣地问。</p>

“上海腾龙大学校长祝汉章先生。”</p>

“是他?”程老先生不由自主站起来惊呼,盯着郁兰青,他多少有些恍然!</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