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9 变故(2 / 2)

制举考试共分两场,第一场考书法和文理,第二场考策论,两场考试分别在第一天的上午和下午进行。

第二场的策论是这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以李晔会重点关照,并且亲自出题。

考试结束后,考生的卷子先由门下省的弘文馆和中书省的崇文馆学士进行粗评,将一些字体潦草,错字连篇的差卷淘汰掉,然后再将剩下的卷子交由负责策试的礼部首官冯扬审核,他会对考生的卷子进行初步的评估。

却说此次担任策试官的冯扬览卷时,忽见一卷,策论非常精彩,甫览数节,口中便叫出一个“好”字。

待冯扬览至最后,已是心潮澎湃,情不自禁,连声感叹:“文气充沛,笔法老成,行文严谨,论点针针见血,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真是难得一见的上佳之作啊!”

当他兴冲冲的将名单呈送到中书门下,交由宰相们终审时,却见崔绍纬一笔将“罗隐”勾去,冯扬见状,脸色顿时垮了下来,正欲辩驳,崔昭纬笑呵呵的道:“冯公莫急,听我解释,此人之前已参加过数次常科考试,算起来每次成绩都能入前三甲,某确实佩服他的才华,可你知他每次最后都被刷下来的原因吗?”

冯扬冷冷的道:“不知!”

“因为他貌丑!”

崔昭纬立马给出了冯扬一个难以反驳的理由。

见冯扬脸色稍霁,他决定再添一把火,彻底打消冯扬的念头:

“貌丑之人内心必然自卑,更有甚者,性格扭曲,心如蛇蝎般狠毒,喜欢以己度人,以诬陷、残害他人为快。

不知冯公是否还记得德宗朝的丑相卢杞?

此人为相期间,恣意妄为,专权枉法,致使河北三镇为乱数年,朝廷深受其害,至今相隔不过百年,此教训不远啊!”

一番话直说得冯扬哑口无言。

突然,门首处传来一句清亮的声音:“貌丑之人就不能登第吗?朕看这项规制早就该改一改了。”

两人寻声望去,就见一名英俊挺拔的青年赫然站在大门之前,此人正是大唐天子李晔。

唐制:制举策论等级先由策试管初审,选出比较好的呈皇帝阅览,并转达中书门下的意见。

不过这只是书面上的,“策问”之题尽管以皇帝的名义发出,所谓“惟此龟镜,择乎中庸,期在洽闻,朕将亲览”云云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实际上还是由策试官初审,然后交由宰相们最终审定。

崔昭纬没想到皇帝会打破前朝惯例,亲自前来阅卷,微感诧异之后,纷纷上前行礼,李晔坦然受了他们一礼,此次举恩科,李晔知道罗隐会来应试,冯扬那里到并不担心,就怕他过不了中书门下那一关,不放心便亲自来了一趟,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