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淡淡春山不用描(2 / 2)

明朝美好生活 方景 0 字 2021-10-08

朱含烟自家一样诸事缠身,也跟着走人。而汪氏有感于今年麻烦事太多,干脆就在自家祭拜了祖宗,丈夫的灵位,并未去太庙,并吩咐家里今年低调做人,不要大张旗鼓的过新年。</p>

老四朱祐樟成了外事大管家,不时进来请示,朱祐桓趁机告别大祖母,径直去了隔壁院子。</p>

直接进了里屋,先看了下熟睡中的孩子,望着婴儿娇嫩的小脸,朱祐桓守在小床边,一站就是两个时辰。</p>

秋菏出落的越发娇嫩,神色怜爱的陪在一边,嫂子李氏则含笑坐在炕上,一针一线的给孩子缝补新衣,虽说婴儿不是亲生的,但古时家族中的规矩,贴身丫鬟所生的子女,几乎等同于自身骨肉。</p>

二女这些年清静惯了,如今能够守在朱祐桓身边,住在这锦衣玉食的王府里,膝下有后,可谓是心满意足,</p>

春喜则杳然无踪,原来准备动身进京的时候,喜好风月事的她暗地里和一个管事有了勾搭,干脆求得李氏恩准,放了她改嫁随着男人远走高飞了。</p>

说了会儿话,朱祐桓掀起门帘出来,沿着小路朝自己院子走去。</p>

没等走上几步,就发觉晶莹雪花从天而降,朱祐桓不禁略微在假山中停留片刻,雪花越下越大,犹如白鹤羽毛连这片的缓缓落地,当真是初如柳絮,渐似鹅毛,纷纷扬扬如乱琼堆彻。</p>

任意在雪中散步,远远望见来旺领着一个小厮,一个小女儿朝这边走来。</p>

朱祐桓有些好奇,观小厮和小丫头年纪不大,才头发齐眉,明朝有习俗,下人家的孩子从小剃头,百姓家的孩子也是自小如此,等十岁之后方会留发。</p>

发觉两个孩子生的乖觉伶俐,神态从容不迫,朱祐桓问道:“这是谁家的?”</p>

来旺急忙转身,瞧见少爷踏雪而来,回道:“是灵姑娘家的,遣他们过府送礼物而来。”</p>

看着他们手里捧着的小盒,朱祐桓笑问:“送来的是什么好东西?”</p>

两个孩子惊觉遇到了正主,所幸来时姑娘嘱咐过,不必见人就磕头,那边不待见这个,是以恭敬的弯腰行礼问安。</p>

小姑娘发育的早,口齿伶俐的娇声道:“姑娘使俺送盒儿花儿与贵府小姐和姐姐们戴着玩儿。”</p>

“就没有给我的?”朱祐桓故意笑着逗她。</p>

小姑娘一怔,可怜巴巴的睁着大眼眸,好半天才说道:“姑娘不曾吩咐过。”</p>

“哈哈,没有最好。”</p>

朱祐桓朗声大笑,有了礼物就表示彼此见外了,那才会添堵呢,灵儿此意,正是说明那份情意一如既往。</p>

开心之余,领着两个孩子进了院子,来旺自是转身出了内宅,赶巧诗姗,芷姗正在屋里和司棋入画剪裁窗花,红红的颜色样式,非常喜庆。</p>

听闻张灵儿送来礼物,四位女孩兴致勃勃的下了火炕,揭开两个盒儿一看,见里面都是新摘下来的鲜玉籫花。</p>

女孩们立时满心欢喜,司棋笑道:“多谢你家姑娘赏赐,咱们没有好礼物拿得出手,这窗花还算应景,就拜托妹妹捎带回去吧!”</p>

小姑娘和小厮嬉笑着点点头,芷珊挥手招呼丫鬟过来,送了二人一方销金汗巾,半两碎银,留着吃了些果馅椒盐金饼,芳翠千层凉糕,饮下一碗蜜水,这才打发他们回去。</p>

人刚走,就见来喜家的匆匆进来,满脸喜色的叫道:“六爷,六爷。”</p>

朱祐桓起身问道:“何事喊我?”</p>

“哎呦,有贵人进府了,正在探梅阁观赏雪景呢。”来喜家的一脸神秘,欢欢喜喜的嚷道。</p>

“难道是灵儿?”朱祐桓顿时惊喜之极,抬脚就朝外面走去,唬的司棋急忙抓起斗篷,后脚跟了出来。</p>

两位姑娘彼此对视一眼,同时欢呼一声,诗姗催促道:“快,快把斗篷取来。”</p>

满院子丫鬟都难掩好奇,纷纷陪在姑娘身后跑了出来,扬扬洒洒的大雪铺陈地表,踩上去松松软软。</p>

顺着一行足迹,众人穿过回廊,直奔探梅阁,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互相扔着雪球,人人玩的兴高采烈。</p>

单说朱祐桓半路上被司棋喊住,笑着披上斗篷,二人一前一后的寻过来。</p>

远远瞧见一位窈窕丽人独自站在二楼外廊,身段修长,迎着瑞雪翘首凝望远方,</p>

一身素雅长裙,外罩一件软黄比甲,片片雪白绒毛对襟尤为俏皮可爱,额头戴着貂鼠卧兔儿,竟都是朱祐桓最喜欢的剪裁样式,越发显得佳人冰清玉洁,傲骨芳华!</p>

但见她粉妆玉琢,吴盐胜雪,纤手并刀如水。锦栊清气,香雾徽明,静候故人到。</p>

冬来独向梅阁立,淡淡春山不用描。马滑霜浓,光摇银海,今宵是何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