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辽东的粮饷要尽快筹措(2 / 2)

崔呈秀直接愣住了。

虽然崔呈秀很是不甘心,但是崔呈秀不是扭捏之人,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多谢九千岁大恩。”

看着崔呈秀一脸的颓废。

魏忠贤忽然笑了笑:“崔呈秀,你还想继续当这兵部尚书吗?”

崔呈秀立刻就反应了过来,知道魏忠贤这是暗示要给他机会。

“九千岁,下官以后一定以您马首是瞻。您叫下官撵鸡,下官一定不敢去追狗。”

魏忠贤笑着摇了摇头。

“崔呈秀,你不需要以我马首是瞻。只要你再拿出一倍的赃款,谁也不会动你的官位。”

竟然是要钱?

就算以崔呈秀的智商,此时也有些摸不清楚魏忠贤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魏忠贤只是一个太监,和自己一样,贪墨些钱财不难理解。可是魏忠贤此时不收揽人心,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魏忠贤也不以为意。

“崔呈秀,记住,这些钱是交到皇上的内库。不是交到户部的库房。”

“啊?”

崔呈秀此时才反应过来。魏忠贤刚才说的是让自己上交国库。

那这么说?

崔呈秀一脸震惊的看向了魏忠贤。

堂堂的九千岁,现在竟然沦落成替朱辰捞钱的打手了。

一瞬间,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情全都迎刃而解,原来魏忠贤能活下来并官复原职,竟然是投靠了朱辰。

崔呈秀都有些抑郁了。

那自己这算什么。

堂堂的朱辰的手下不当,当朱辰手下的手下,这是犯贱吗?

可是谁让崔呈秀没能早点认清现实呢。

虽然有些肉疼银子。

不过崔呈秀最终还是咬了咬牙。

“九千岁放心,我会如数上缴银两的,我还想继续为朝廷为皇上效力。”

魏忠贤满意的点点头。

不知道朱辰听到消息会是什么反应,自己这可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崔呈秀直接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微臣有事要奏。”

这自然是朱辰吩咐的原因。

“讲。”

“皇上,自从萨尔浒之败后,兵部一共向辽东运送了一百二十三门红衣大炮。可是如今能用的红衣大炮只有一十三门。臣请将这些报废的大炮运回来重新铸造。”

崔呈秀的话音刚落。

整个朝堂立刻就是嗡嗡一片。

一百多门红衣大炮,每门数千辆银子。这可不是小数目。都足以抵得上大明一年的全部税收了。

可是这些红衣大炮的下落,朝堂上这些人都是门清。

崔呈秀这是疯了吗?还是活的不耐烦了?

很多人看向崔呈秀的目光已经充满了愤恨。

如果眼光能杀人,崔呈秀都已经不知道被杀了多少次了。

关键是,如果朱辰要重铸这些红衣大炮,到时候上哪找去。

总不能让大家自掏腰包去买吗?

这时候反而是工部尚书吴淳夫站了出来。

“回禀皇上。此事微臣倒是知道一二。那些红衣大炮损毁严重,根本没办法再用,运回来只会劳民伤财,还不如重新铸造些其他物事。。。”

朱辰挥了挥手。

“好,朕知道了,此事不用再议,就依吴尚书所言。”

朱辰直接打断了吴淳夫。

这要让吴淳夫再说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没办法继续了。

朱辰朝着崔呈秀点了点头。

崔呈秀瞬间领悟。

“皇上,臣还有一事。”

“讲。”

“皇上,辽东督师王之臣和监军刘应坤上了份联名折子,说是辽东粮饷已尽。。。”

说到这里,崔呈秀立即闭嘴不再继续。

这次,崔呈秀直接忽略了辽东讨要红衣大炮的事。

这份奏折,很多人其实都早有耳闻。

尤其是户部尚书郭允原,早就急的心急火燎了。

辽东缺粮饷,这谁不知道。孙承宗当年制定了建立宁锦防线的方针。

从那以后,整个辽东就成了军费黑洞,几乎吞噬了大明朝所有的赋税。

前几年还能勉力维持,这两年,到处在闹饥荒,赋税根本就收不上来。

户部的库房早就能跑马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让郭允原一时半会到哪里去凑粮饷?

郭允原现在就害怕朱辰询问粮饷的事。

果然害怕什么就来什么。

朱辰直接看向了郭允原。

“郭尚书,辽东的粮饷你要尽快筹措。”

“皇上赎罪。”

郭允原非常果断的就跪了下来。

辽东粮饷的缺口非常大,郭允原就算将自己卖了,也凑不齐啊。

郭允原现在不说,那不是找死吗?

“诸位,可有什么办法?”

朱辰没有理会郭允原,而是看向了朝堂上的其他人。

所有被朱辰看到的人纷纷低头。大家都怕朱辰将此事分派给自己。

没钱。

这事从古到今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一分钱困死英雄汉,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要不然,所有人都捐一点,人多力量大,应该能填补一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