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只能拿刘诏来开刀了(2 / 2)

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都只是小事。

因为普通人的思维就是,火就算烧起来,只要还没烧到自己面前,那都不算是大事。

有些时候,人的短视和自私自利会让旁观的人瞠目结舌,根本无法想象。

“那皇上是想要?”

此时的史可法感觉自己的脑袋就像是浆糊一般,似乎明白了,也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将盐由朝廷全面管控起来。”

朱辰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史可法闻言反而松了一口气。

自古及今,几乎所有的王朝都实行的盐铁专卖。

这没什么稀奇。

只有到了大明朝,朝廷才不再管制盐的买卖。虽然还有官盐,但是朝廷对私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致现在在南方很多地区,大家吃的都是私盐,官盐根本无人问津。

“史可法,朕打算任命你为福建盐运使司照磨之职。让你督查福建盐运之事,你觉得如何?”

“皇上。。。”

史可法本能的就想拒绝,可是想到之前朱辰说过的话,史可法拒绝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各地的盐运使司自古皆有。

盐运使司的长官是盐运使,从三品。

而且盐运使司下面还有运同,运副,提举等职位。这都是正儿八经的官职,最小的都是正六品。

史可法一个新科进士,就算外放,也顶多是个正七品。人微言轻。

在一堆大佬中,史可法不被生吞活剥都算是命大,又能指望史可法有什么作为。

史可法光是想想都有些想要打退堂鼓。

史可法的畏惧朱辰也能理解,毕竟此时的史可法还不是扬州城头的那个无所畏惧的英雄。

不过朱辰暂时没有其他选择。

朱辰之前一直在等,就是专门将这个职位留给史可法的。

放一个立场不坚定的在那个职位,估计没几天就被腐蚀的差不多了。

“史可法,大明还能不能延续下去。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就看你能不能挑起这幅重担了。难道你想退缩吗?”

朱辰的话让史可法忽然有一丝恍惚。

史可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和朝廷的安危,天下百姓的福祉扯上关系。

自己才刚刚考中进士,还什么都不懂啊。

“微臣必竭尽所能,死而后已。”

恍恍惚惚,史可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誓言。

等到史可法醒悟过来,朱辰早已离开。

第二天,吏部的任命就送到了史可法的手中。

福建盐运使司照磨,七品官。

此时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还没意识到这个小小的职位会产生多大的作用,会掀起如何的变革。

此时朝野上下,谁也没将史可法当一回事,只是将史可法当成了一个被外放的官场新人而已。

就在史可法告别同窗好友,刚刚踏出京城的当天。

有一个小厮找到了史可法,带给了史可法一把尚方宝剑。

“严禁私盐。所有官盐必须使用辽东军票才可买卖。若有人违抗,可先斩后奏。”

这是朱辰私下交给史可法的一道密诏,上面加盖着朱辰的私印。

这种没经过内阁审核的旨意,只能算是中旨。

官员可以遵守,也可以无视。

这种事情,朱辰肯定得选择绕过内阁。不然光扯皮,都能扯到大明灭亡还没定论。

现在就看史可法能不能像历史上那样坚定了。

这已经不是朱辰所能左右的了。

此时所有的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切就只能看天意了。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抵如此。

第二天早朝,黄立机等人终于等到朱辰来上早朝。

早朝刚一开始。

兵部左侍郎梁廷栋就跳了出来。

“皇上,臣有本要奏。臣要弹劾兵部右侍郎刘诏。刘诏此次主持武举会试考核,玩忽职守,未能尽心尽责。致使大量参加武举会试的举子受伤。臣提议,应将刘诏罢免,以儆效尤。”

这是上次黄立机和崔呈秀召集六部和大理寺,御史台等部门的主要人物商讨出来的方案。

矛头肯定不能对准朱辰这个皇帝。

别说朱辰没错,就算是朱辰有错,也不能如此争锋相对。

如果一味强硬,要是朱辰退缩了还好办。可是要惹的朱辰强硬起来,谁也扛不住啊。

关键朱辰手里还有一个魏忠贤在那虎视眈眈,谁不怕啊。

其实说白了,还是现在的朝中没一个能真正敢抗事的人在。

讨论之后,只能拿刘诏来开刀了。

谁让刘诏是这次的主考官呢。总不能让板子落在首辅黄立机或者兵部尚书崔呈秀身上吧?

为此崔呈秀还专门找刘诏谈了一次话,安抚住了刘诏。

那就是等事情过去之后,让刘诏外放去做个巡抚。

在京城,刘诏只是兵部的三把手,想要熬出头,那至少还得七八年。

而且还要没有任何的意外和波折。

在这京城当媳妇,还不如出去当个能一言九鼎的封疆大吏自在。

对这个方案,刘诏也算是勉强能够接受。

这些人的想法就是。

只要刘诏问了罪,那这次的武举考试肯定就要重新议定主考官。也就意味着之前的考核全部作废。

那朱辰在考核时所做的承诺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

这才是这些人的真正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