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正式在辽东以军票代替饷银(2 / 2)

什么文武之争,什么要抬高武将的地位。

这纯粹就是朱辰抛出来转移自己这些人视线的障眼法。

而且黄立机也知道,朝廷现在确实没什么钱了。

黄立机如果跳出来阻止,那这辽东的军费从哪来?到时候朱辰将事情推给黄立机,那黄立机就算砸锅卖铁也没地方去凑啊。

就算要增加赋税,那也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办妥的事。

黄立机直接拱手。

“皇上英明。”

黄立机带头做了表态,但是其他官员一个个都有些神色不定。

不单单是因为利益受损,这些心中还有惊恐。

辽东那些将门可不是自己这些文官,只会打嘴仗。

如归惹恼了那些人,到时候辽东糜烂,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

一时间朝堂之中再次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皇上,微臣对军票之事还有些疑虑。”

此时站出来的是内阁大学士李国普。

在现在的四位阁老之中,李国普算是最有节操的一位。

“李爱卿请讲。”

李国普朝着朱辰一拱手。

“皇上,军票虽然可以暂代饷银。但是辽东兵将还要吃饭,穿衣。。。”

此时李国普的眼中满是忧虑。

朱辰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李爱卿多虑了。据朕所知,辽东其实并不缺粮食,缺的只是银子。”

朱辰这其实就是在睁眼说瞎话。

如果是一年前,朱辰这话绝对没错。

在所谓的宁远大捷之前,辽东从来都不缺粮。

明军将觉华岛当做后勤基地。存储在觉华岛上的粮草多达上百万石,足够辽东军民吃用两三年都没问题。

加上后金没有水军,所有人都以为觉华岛万无一失。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小冰河时期的天气有多寒冷,连海水都能被冻住。

觉华岛一夜之间就和大陆连接了起来。

导致觉华岛被后金大军攻破,岛上的粮草也尽数被焚毁。

至此辽东才开始真正缺粮。

不过不管是宁远,还是锦州。甚至其他一些小城池中都还存储着一定的粮食。

如果省吃俭用,支撑一两个月是绝对没问题的。

朱辰直接话锋一转。

“不过李爱卿所虑也不无道理。不能让辽东军民坐吃山空。既如此,就由内阁拟旨,着令福建浙江等地盐商,运粮至辽东,换取军票。以后各地盐运司需以军票才能买盐。”

李国普愣了愣神,没再言语。

其实朱辰所说的方法并不稀奇。

这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被采用过。而且当年朱元璋也干过这种事。

其实就是变相的拿军票代替盐引。

黄立机等人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他们对朱辰的这个办法实在是不看好。

现在已经不是明初了,更不是北宋时期。

当时这项政策能得以执行,就是因为国家试行盐铁专卖,严厉打击私盐。

你只要想做卖盐的生意,就得这么办。

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整个沿海的盐政早已废弛。

现在在福建,浙江,广州等地。私人盐场遍地都是。大家吃的都是私盐,官盐几乎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这几个地方的盐运使已经变成了变相流放的职位。都是一些被排挤,或者说不得志的人才会被派去那里当官。

这也导致,盐运使虽然是从三品大员,但是面对地方的知县,知府,却是一点也硬气不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朱辰强行推行军票代替盐引的政策,最后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既然如此,朱辰想做就让他去做。

等到朱辰将事情搞的一团糟,需要朝中这些大佬来收拾局面的时候。

那才是扭转乾坤的大好时机。

第二天一大早,一队有接近百人的士卒骑着快马,一路出了京城。

这些人的背上全都背着一个小包袱。

此时谁也不知道,这些小包袱中装的就是今年整个辽东的军饷。

不过就算知道,谁也不会去打这些军饷的注意。

因为就算拿到了也没用。

朱辰为了防止军票被滥用,对军票的使用做了诸多限制。

军票只能在辽东指定地点使用。

而且使用的时候还会有专人登记身份。

并且每个人每天使用军票的数额也有限制。

因为拿到军票的基本都是士卒。一个人一天能花费一两银子,那就已经是非常奢侈了。

所以这种限制,其实限制的是军官。还有那些之前吃空饷的人。

至于那些盐商和军官勾结。这朱辰就更不担心了。

朱辰早就下了命令,盐商不得和私人交易。盐商运送的粮食货物是直接和各地的军需官交接的。这些盐商单单拿到军票是没有用的,还要有军需官加盖官印的收据。

虽然这不能完全杜绝有人私下勾结,但是肯定为双方增加了不少麻烦。

相应的,也会让这种问题减少不少。

看着送到面前的军票,辽东督师王之臣和辽东监军刘应坤是眉头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