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越来越深入的了解(2 / 2)

不止奔跑 强风2019 0 字 2021-10-09

“没事,葛老师,你先坐一下先。”厨房里传来梁巧莲的声音。

葛长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随即环顾起四周来,突然一面墙上贴的东西吸引了葛长宁的目光。葛长宁站起身,走到那面墙的面前一看,原来墙上贴的整整齐齐的都是刘宁宁获得的奖状,葛长宁仔细的看着每一张奖状,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不一会儿,梁巧莲手里端了一个水壶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只见葛长宁还在认真的看着墙上的奖状。

“葛老师,这些都是宁宁过去获得的奖状来的,每次获得一张奖状,宁宁就会把它贴到这面墙上。”梁巧莲对着葛长宁说道。

“宁宁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她在班上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葛长宁说完,又回到了座位上坐了下来。

“葛老师,你喝茶。”梁巧莲把茶杯递到了葛长宁前面的桌子旁放下。

“谢谢!”葛长宁用双手端了起来,轻轻的喝了一小口又放了下来。

“葛老师,听宁宁说,你之前是大学的体育老师,过来我们桃源小学才半年多的时间。”

“是的,我们学校之前一直有一个专门对口我们桃源村的乡村扶贫、乡村支教、乡村振兴的项目,这次我来呢,也是省体育局那边有个专门针对如何通过体育+旅游的方式振兴乡村的调研文件,后来我就跟学校和组织申请通过支教的方式,来到我们桃源村来调研,这次支教的时间预计是两年的时间。”

“哦,原来是这样子。宁宁还说你不但语文课上的好,而且班上的同学还都喜欢上你的体育课,说经常有好多好玩的体育游戏。”

“孩子们学习上的积极性以及课外活动的乐趣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最近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做班上学生的家访活动,所以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孩子们的现状以及也想多点跟家长沟通了解。”葛长笑了笑道。

“那葛老师挺辛苦的,一个人要家访那么多家庭。”

“这倒不辛苦,其实最辛苦的还是你们家长,有些学生的爸爸妈妈还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在照顾,所以你们都不容易。”

“是啊,我们桃源村有不少的留守儿童。”

“是的,我们都很关注这个群体。对了,听宁宁说,宁宁的爸爸是在家里做点小生意的。”

“是的,我们家做豆腐的,然后一大早做好后宁宁他爸爸就要把做好的豆腐拿到镇上去卖,到了差不多中午才回来。在家里赚钱满辛苦的也赚不了什么钱,不过为了宁宁我们辛苦一点也值得。

“宁宁有你们这样的爸爸妈妈一定很幸福。宁宁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在班上学习也很认真,一直都是三好学生,也很乐意助人。她的作文里头也经常写到爸爸妈妈,从她写的作文可以看出她有一个非常勤劳善良的爸爸妈妈。”

“是吗?葛老师这么一说,我都怪不好意思了。”梁巧莲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宁宁那么优秀,你们一定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吧,宁宁妈妈可以分享一下吗?”

“也没有什么教育方法,我和我老公都没读到什么书,我和他以前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宁宁她爸爸还在外面打工,在一家工厂承包了一个食堂,后来生了宁宁,再加上我家公家婆去世的早,最终宁宁她爸爸就决定不在外面做了,回到家以后就开始自己做豆腐卖,虽然赚钱少了,但是好在一家人能够天天在一起。宁宁从小一直到上学读书到现在,学习上都挺自觉的,我们也很少操心过,学习上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嗯,宁宁自觉性很强,很自律,其实这些都你们平时的家庭教育环境分不开的,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的陪伴。”

“我们也没什么大本事,只希望能够尽可能给到宁宁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都只想着宁宁多读点书,不要像我们那样,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本事,将来就算去到外面也很难有机会给你发展。”

“嗯,这些都是做父母的心愿。我相信宁宁也一定会体谅到父母的艰辛。”

“宁宁很懂事,她知道爸爸做点小本买卖不容易,所以经常也会帮着家里做家务活,帮她爸爸一起磨豆腐这些。”

“宁宁不仅学习好,也是一个很懂事勤快的小女孩。”

“所以我们也感到很欣慰。”

“对了,宁宁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在水稻田里经历的那件事情,像平时大家的邻里关系怎么样?”葛长宁问道。

“还算好吧,大家其实相处也没有什么。像刚才那件事情,包括你不知道的其他一些事情,你会发现总有几个人你会很难跟她们沟通、讲道理的,有时候在农村反而是谁凶谁有理。农村的家族观念、宗族观念很强,所以难免有些人你是相处不来的。何况现在农村好多人为了自己的土地的事情,也会出现很多争执矛盾。就比方说像我们村里铺的那条硬化水泥路,也是搞了好多年才搞成的,就是因为土地问题一直争执不下,涉及到公共利益私人利益的东西,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哦,原来是这样子。”

“葛老师,跟你说这些会不会让你觉得我们桃源村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啊。”

“不会不会,我只是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农村的真实情况。我其实也了解在农村要处理一些事情会涉及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像土地问题,种植、养殖问题包括留守儿童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发展中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是的,葛老师,你说的很对。不过最终的问题还是经济利益的问题,过去大家都穷,没什么利益相争。现在村里有了桃树产业,村里通了公路,很多外面打工的人回来重建房子,有钱的人还会再多买些地来建,虽然人不常在这里住,但是有钱都会把房子建得更好点,这个时候就会涉及到土地利益这些经济问题了。所以现在不比过去,经济环境好了,人与人的矛盾也会多了起来。”

“嗯嗯。”葛长宁点了点没有出声。

“虽然有不好的地方,不过作为桃源村的村民,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将来下一代能够把家乡建设的更好。”

“是的,乡村的振兴发展,要靠一代一代的人去努力。乡村发展好了,才能留住更多的人,也会有更多人愿意回来发展。”

“是的,总有一些人要留在农村的,经济和教育发展起来了,对下一代也有好处。”

“是的,没错。今天跟宁宁妈妈聊了那么多,也了解了我们桃源村里的很多事情。我也希望接下来能够为村里多做点事情,桃源村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这些年无论是过来扶贫的干部还是支教的老师,他们都为我们桃源村做了很多实事、善事,我们每一个村民都能感受的到,心里也很感激。”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工作,我们只希望乡村能够越来越好。”

在梁巧莲家家访完之后,葛长宁又骑着自行车准备去到另一个学生的家里家访。一路上,葛长宁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之前每一个家访的画面出来,每到一个家庭都让葛长宁对桃源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