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收获(2 / 2)

“嗡”的一下,整个大厅就喧闹起来。</p>

“好!”</p>

“总算可以吃到带肉的东西了,每次都是面条。”</p>

“刘家堂公社什么时候养鱼了,去湖里打的吧?”</p>

………</p>

刘云东看着杨华一直有力的握住他的手,拉着他在他旁边坐下,刘峰赶紧亲自动手加了一个凳子在旁边。</p>

“云东同志,今年34了吧?”杨华想了一下,对这个湖边最穷的公社印象很深。</p>

“是啊,杨主任,我虚岁35,周岁34,62年参加的工作。”刘云东激动的哆嗦,他这个穷公社主任县里从来都没过问过,别的公社也都没人愿意来跟他竞争,而且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多数公社都是本地人才能担任公社主任。</p>

“嗯,不错,养鱼很好,要因地制宜,大干巧干,为社员增收,为公社增收做贡献。你们的养鱼要是做好了,我给你们公社请功,刘云东同志,有信心没有?”杨华目光灼灼的盯着刘云东那激动的黑脸。</p>

“请杨华同志放心,我们公社已经做好了计划,也希望领导多多指导和支持,尤其是鱼苗的培养。”刘云东本来坐着的立刻站了起来。</p>

“坐下,坐下,不用站着,你们看他还真是不客气啊,那你仔细,要什么支持?”杨华十分的感慨,他是胶济人,大城市下来的,眼界开阔,立刻也就看出了机会,现在大城市物质奇缺,农村的副业也不多。</p>

杨华和刘云东的对答成了年会上最有谈资的一个话题,最后杨华又总结性的对着全县的公社革委会主任道:“要多学习,多思考,你们的担子很重,公社里的几千口子可全靠你们领路人啊。”</p>

这次与杨华的会面也让刘云东坚定了决心,县里还专门来采访,刘云东趁热打铁,及时向区里打了第二份报告。由于县里的关注,这次的报告在区就停留了一下就直接呈给了县革委会,主任杨华亲自做出了同意的批示,并要求渔业局派出技术人员协助。</p>

刘云东本身资历也够,只是由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次风头出了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因此升任湖中区革委会副主任,迈出了前世蹉跎好久才迈出的重要一步,仍旧兼任刘家堂革委会主任,刘云中任革委会副主任兼任刘家堂村大队长,李明山任刘家堂公社供销公司经理,杜文娟的叔叔杜传席任副经理,刘云宝也兼任了副经理,这样公社最大的三个村都有了任职的人选。</p>

时间很快也到了1977年的春天,刘秀松已经来到这个年代接近2年了。这2年里他一共做了2件事,一个是利用自身对时局的了解,让整个公社都开始发动马力求发展,等大家都接受了,了解到了好处,自然其他计划就可以顺利开展了;二是弥补了前世里懵懂无知,及时改变了自己和刘秀华的处境,现在还不能是改变,也只能还有更大机会改变,毕竟现在年龄还太,今年才12岁,而刘秀华才15岁,因为国内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多少变化,尤其是这个偏僻的湖村,刘秀松尽管改变了一,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再耐心的等待几个月,也许机会就会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