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偶遇县政府最大的官(2 / 2)

她又想到当时给自己做了月经带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更,就已经知道给自己做月经带了,好会疼人。转念又想到,他对自己好像没兴趣,不知道哪个女孩子才是他喜欢的呢?他这么优秀,以后肯定会有女孩子喜欢的,自己到时候怎么办?</p>

公社里的事按部就班的走着,这个时候鱼池的许多事情公社社员也知道了,平常也都议论,“大毛到底是个读书的,懂得多”,“大毛是个能人(有能耐的人)”等等。在鱼池上马、鱼苗培育和鱼饲料加工三个同时启动之后,刘家堂公社在县里算是出了名。</p>

由于“特殊时期”经济被破坏,当时物质供应紧张,所以能吃到鱼都不容易,各个单位都第一时间预定了成鱼,可以鱼池还没放鱼苗,就已经销售完毕,不过都是对公销售,是集体的企业。</p>

现在河坝内外都已经挖开了鱼池,出于保护河坝的目的,刘秀松专门服了包括刘云东等在内的所有公社决策人员,在河坝周围的百米内绝对不能开挖,而且还要想办法种树植草,加固河坝,不然等湖水一大,不但鱼池保不住,整个公社都会被冲垮。</p>

刘秀松最近一直带着刘秀华一起在鱼池附近考察,一边走一变写一边记,刘秀华则很文静的跟着,刘秀松在画图方面天赋不行,只能用标尺才能画直,而刘秀华则几笔就可以很形象勾勒出来,随便几笔就画好,后来他也觉得带着尺子太麻烦,还不如带着刘秀华。</p>

两个人在一起更加舒服,刘秀松很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相聚,刘秀华则是从单纯的相依为命到现在已经被他吸引,只想跟他在一起,只要在一起就很快乐。</p>

跟往常一样,刘秀松和刘秀华一大早就去了河坝,刘秀松今天就打算将整个规划思路找刘云东清楚,先要取得他的意见和支持,在实现第一步之后,刘秀松准备开始走第二步,同时出后续的一条整个产业链,这种很快见效经济效益将很快改善公社的财政,同时提高社员的生活水平。</p>

就在刘秀松和刘秀华对着外湖一起写完最后几个要的时候,才发现站在面前有三个中年人,领头的是个子很高,四十岁左右,颧骨很高,眼神深邃,神色温和,还没等他开口就将图纸和笔记拿了起来,静静的翻了起来。</p>

“这些是你们两个写的?你们叫什么名字?”领头的不话就静悄悄的,他一开口,反而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p>

“我们是刘家堂公社的,我叫刘秀松,她是我姐姐刘秀华,这个报告是我跟我姐一起做的考察报告。”刘秀松想了想,这几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要不是领导,要么是记者,不管怎么,要把事情往公社身上扯。</p>

“是你们自己想的?还是刘云东让你们想的?”领头的人将笔记本和绘的图都还了回来。刘秀松已经大概确定了他们的身份,肯定是官员,而且是很熟悉刘家堂公社的人。</p>

“是啊,云东叔让我们做的,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刘秀松看他们无意表明身份,就也干脆乱扯起来。</p>

“嗯,要会学还要会用,的不错,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你们这个设想?”领头的中年人很有谈兴,直接跟刘秀松刚才一样,直接坐在了地上。</p>

“行啊,跟你也不怕,别的地方也没这个条件做。”刘秀松看中年人很有威严,后面的估计是秘书和司机。</p>

“哈哈,还怕我们偷师啊。”中年人不由得笑了,心里却在琢磨:难道真的是他们自己想的?先听听再吧。</p>

“我们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挖塘养鱼,塘上插柳,池塘旁边养猪,同时起沼气池。池塘养鱼可以供应公社、区、县里以及各个驻地工厂、农场等;塘上本来计划插柳,后来因为没有出口的关系,就只能暂时先放一放,先种麦子和棒子或者高粱;养猪是因为同样物质缺乏,而大量的麦麸、玉米皮啊等等都浪费了,这些既能养鱼又能养猪,同时猪的粪便还可以养鱼,还可以做沼气,湖里那么多的湖草、麦秸、玉米秸、高粱桔等都可以做沼气,沼气生成之后又可以节省很多的柴禾,如果规模最大,沼气的产量甚至可以直接发电,解决湖区不通电的难题。”中年男人陷入了沉思,初始看到两个半大的少年少女,男孩子英俊沉稳,女孩子漂亮大方,在春天的阳光里,很赏心悦目,现在发现,如果按照这个来做才是因地制宜,绝对是一条公社发展的典型,如同“农业学大寨”一样,将来可以大书特书的。</p>

“同志,那能不能把这个给我,我学习学习?”中年人一都没脸红,因为他虽然是征询的语气,可已经收了起来。</p>

刘秀华着急起来,正要伸手抢回来,那可是她和刘秀松一起的工作成果。</p>

“好吧,反正我们都记得。”刘秀松眼疾手快,马上拉了一把,顺口道。</p>

他心里实际上是高兴的,只要这个措施实施起来,家乡富裕起来不是梦想,不过这个时候不能那么大规模上,其中技术含量太高了,但政治人物不可按照常理来揣测,毕竟国家拨款的话也是有可能发展起来,当然也有可能会跃进失败,但无论怎么样,只要做起来就好办,因为这个失败的话主要是政治危害,实际危害实在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