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张华昆的困惑(1 / 2)

 在高考的消息被证实之后,临湖一中就开始热闹起来,同时刘秀华、刘秀松姐弟两个也在刘云东的努力下,以公社支持的名义插班读书。刘秀松实在没有必要去上课,但他还必须得考虑刘秀华,要让她尽早的进入到学校的气氛之中,再了他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去临湖一中读书。</p>

77年的高考是放宽了报考要求,,由于是第一次高考,实际上只要初中毕业以上的学生就可以高考,这个主要是针对特殊时期期间的那些“老三届”,可以从老三届(66、67、68届)知青到应届的中学毕业生都能报考。刘秀松在临湖一中算是走读生,因为他不用住学校宿舍。高考的消息传来之后,现在临湖一中的宿舍早就满了,各种关系户都希望可以来到学校获得辅导。</p>

许宏彦已经有了一间平房宿舍,是临湖一中临时借住的。为了不增加公社的负担,同时复习方便,现在就成了三个人住的地方,床是铁架子床,分上下铺,刘秀华睡上铺,许宏彦睡下铺,刘秀松就打地铺,这种情况在这种特殊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外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p>

刘秀松和刘秀华插班也要考试,这次考试临湖一中和教育局都很重视,专门派了孟先萍和马平雄两个人负责。他们两个人可以是老朋友了,考试的氛围也相对轻松,但考试的内容并不简单,就是历年高中毕业考试题目复杂题目的集合。</p>

刘秀松做这些题轻而易举,不过他不想表现的太过,就挑拣着做,结果考的分数还是不低,刘秀华全力去做,甚至分数比他还高一,临湖一中很开心的接纳他们两个为1977年应届毕业生,这个身份足够他们参加高考了。</p>

刘秀环今年生产,所以李明山就决定明年再考,他开玩笑今年就先让他们探探路。刘秀松综合考量了许久,还是决定尊重他的决定,现在已经给他开启了命运之门,将来还怕安置不了李明山吗?同时他也很欣赏李明山这种即将为人夫的责任心。</p>

刘秀松最近一直在练字,因为他发现他的字也许还不错,但距离铜戈铁划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平时的课程他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而且他也不用象刘秀华一样需要学校的氛围来感受过渡,前世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圈养学习,这个烙印怎么都忘不掉也去不了的。</p>

与刘秀华规规矩矩的不同,刘秀松在县城之后也就安稳的呆了两个星期,就经常出门,因为张秀昆相召,原来这个时候“两个凡是”的争论渐起,张华昆也比较困惑。</p>

</p>

现在他从电厂到政府,人还是那些人,但看问题的出发和角度已经不同,在短时间内很难融入进去,由于刘秀松眼界开阔,话风趣,反而他跟刘秀松更谈的来,这就有忘年交的味道。</p>

刘秀松已经逐步接近了人生第一步目标,并不想再深入涉足进去,所以现在已经很少再过问公社相关的事情,不过在自己插班这个事情上,刘云东使得力气最多,张华昆也替自己了话,因为革命烈士遗属的问题,还是获得了临湖一中的谅解和支持。所以张华昆来找自己的时候,他也正闲的要命,也不想也没有理由拒绝。</p>

刘秀松不是第一次来县府大院,不过最近来的多了,门口的那位门卫大叔看到他来了就直接敬礼,根本不用再登记,他心里也清楚这主要就是张华昆的影响力在加强。</p>

张华昆的办公室在三楼的最东边,旁边就是曹良果的办公室,然后第三间就是上次见过的革委副主任兼宣传部长黄放的办公室,刘华松除了中间的办公室没去过之外,另外两边的办公室都去过。</p>

黄放之所以熟识还是因为他很喜欢下象棋,在这个偏远的城市里会象棋的很少,认识也是很偶然的机会。张华昆人很精明,但象棋水平一般,但在这个县城也算出类拔萃了,只是黄放水平更高些。</p>

现在刘秀松一到周末就去张华昆家,张华昆现在家就他一个,老婆带着孩子据回去北京照顾家里的老人了。</p>

黄放有时候也在,有一次张华昆临时被杨华叫过去谈落实“两个凡是”的问题,征求他的意见。这样两个下的正酣的一个突然走了,黄放看刘秀松在旁边认真的看,随口就问了一句,“会下吗?一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