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未来(求月票!)(1 / 2)

 <b></b></p>

白色的墓碑,起伏不断、连绵不绝,在墓地的中央高地,座高大的建筑外依然布满脚手架,那显然是一面工地,而在这片建筑工地附近,却依可看到一个个已经挖好的幕坑,远远望着那个个黑色的幕坑在雪地中,甚为显眼,这里便是连云港国家公墓所在了。</p>

这座公墓尽管冠名以国家公墓,但是事实上,却是由淮海经略使公署独力建成,从征用土地,到公墓设计、施工,中央政府从未划拨过那怕一分钱,而这里安葬的却是为国家献身的军人。</p>

对于外界而言,这座墓地似乎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对于淮海经略使公署而言,因这座公墓需耗资600万元,还曾引发过一场争论,最终,还是李子诚用一句话堵住了所有的借口和理由。</p>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而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只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p>

在这句话被国内各报纸纷纷转载的同时,这座位于附属地外的国家公墓开始动工了,这里是即是忠魂的归葬之地,同样也是国家和国民向英烈的忠魂致敬的所在。</p>

站在的一片没有墓铭的墓地面前,李子诚沉默着,今天,不知为何,他会来到这里,或许只是想追怀埋藏在这里的忠魂吧!</p>

一直以来在李子诚的心下看来,最值得尊重的往往正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军人,历史不会记住他们,史诗不会呕歌他们,他们是一群被遗忘的人,但正是这些无名小卒成就了历史,成就的未来·正是他们付出自己年青的生命,去保卫了这个国家。</p>

与其它的墓碑不同,这一片墓碑上没有刻下名字,只是一块块洁白的墓碑,在墓碑的后方,依还可以看到翻土的痕迹,事实上,奉灵仪式刚刚结束不过几个小时。</p>

“······人人具必死之心,有全连被日军舰炮集中炸死五分之四·而阵地屹然未动的,有袒臂跳出战壕,肉搏杀敌的∶有携带十几个手榴弹,伏在外壕里,一人独力杀敌几十的……”</p>

想着新闻报道上对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的描述,李子诚心中颇不是滋味。静静的看着这片墓地前方的一面约一人高的黑色的纪念碑·纪念碑上写着他们的名字·这里安葬的是第五旅五营的五百六十三名官兵和六百三十四个山东籍响马的遗骸,或许吧!</p>

</p>

他们是在岚山下被日军舰炮炸死的守卫者,他们的遗骸几经炮火侵袭,能够确认姓名的只有不足百人,其它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甚至于都不能分辨出他们的遗骸。</p>

在一开始,当埋葬遗骸的地方被挖开之后,无论是第一军或是第五旅都觉得,给他们一个总灵位就行了,可他们为国家付出了生命·难道死后却不能拥有一处埋棺之地吗?最终,他们被安葬在这里·此时,只有不到半数的人安葬在这里,更多的遗骸正在整理之中,以便让他们安葬在自己的棺材之中,将来,也许百年之后,待技术成熟之后,这些空白的墓碑·便可以刻上他的名字。</p>

“这里长眠的是一千一百九十七个中国好男儿1他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来这里凭吊敬礼的,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p>

望着黑色的墓志铭上的碑文·李子诚只觉得心下一沉,眼眶一热,这是自己为他们题写的碑文,这样的白话铭文,文字不美,平平无奇,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用白话撰写的碑文,可却足以发人深省。</p>

相似的碑文未来,还将用于这座国家公墓,它将会提醒每一个人,提醒着他们,如何报答他们的血。</p>

“砰……”</p>

枪声,葬礼的枪声不时的从远处传来,岚山战役结束之后,这里每天都会鸣响葬礼的枪声,三万四千一百六十二名中央陆军第一军官兵阵亡,只使得这片曾空荡荡的墓地,多出无数条白线。…,</p>

<b></b></p>

在未来的道路上,也许死去的人会有越来越多,同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纪念那些死去的忠魂,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国家会获得重生,会再度崛起。</p>

而若干年后,战争的创伤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愈合的,但是,李子诚却清楚的知道,这一切,不过只是开始,未来的道路依然很长……</p>

“随着胶澳战事的结束……”</p>

沉默着,看着坐在办公室内的众人,李子诚的面上露出微笑,他们是受的章炳麟的邀请从各地赶来的,他们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物,他们的之所以来到这里,是为了游说自己,不能前往京城。</p>

尽管现在战争还没结束,可是随着岚山之战的结束,日本特使于大沽下船,这一切都意味着轰动全国的“胶澳事变”的结束,而一但事变结束,自己势必将前往京城。</p>

至少在他们看来,“子待人以诚”的李致远一定会在谈判结束之后,兑现之前的诺言同袁世凯商谈镧事,而于他们看来,这无疑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回。</p>

可他们也太看不起袁世凯了,袁世凯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岂是靠着下三烂的手段,如果现在的中国有南北两个政府,一个是袁世凯主持的北京政府,一个是革命党主持的南京政府,自己宁可选择北京,那里反而更安全,革命党会因为忌讳而暗杀自己,但袁世凯却不会。</p>

“为了支撑这场战争,我们开支了586万元的军费,经略使公署向国内市场采购生产了超过一万万元的军需物资,这一切都需要平衡,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中心,将重归于利用欧战良机,推行全面工业建设,而这个建设将不仅仅是陇海沿线工业带的建设而是全国性的!”</p>

如果说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李子诚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恐怕就是他第一次将视线投向全国,而不再局限于陇海沿线的,这场战争促成了这个变化,而在他看来这个变化是必须的,一地富不及一国富,一地强如一国强,这种眼光的变化使得他必须要考虑整个国家,整个大局,而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p>

“对于军需物资的处理非常简单,未来,对外贸易公司会同英法俄三国政府协商,向其出口物资若是按照现在的市价公署的赢利将超过六千万,基本上,库存军需出口,将可以平衡我们的军费支出!”</p>

面带微笑的李子诚依然还是没扯到正题,他知道眼前的朋友们所关心的事情,他们关心的是为什么自己一定要去京城。</p>

“你们问我,为什么京城非去不可,为什么非要答应袁世凯,可是,我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注意到,“胶澳事变”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改变呢?”</p>

一声反问让众人陷入思索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忽视事变给整个国家带来的改变,这种变化是明显的,第一次,举国民众认同一个国家,第一次,举国亿万民众的心被凝聚在一起,同样也是第一次,他们将品尝到战胜国的滋味品味到身为战胜国国民的滋味。</p>

“在这场冲突爆发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来自各省的军队在岚山与敌死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忠诚,我们所看到的是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十七省将军通电全国,要求各省军政首脑精诚团结,联合抗战,可以看到,国民们献金卫国,可以说,这场冲突打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现代的中国!”</p>

环视着眼前的众人,李子诚的声音微微高扬。</p>

“可说这么说在文明的起源中,挑战与应战的交互作用乃是超于其他因素的一个因素。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降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一次又一次加深了我们中国的民族危机,也一次又一次地让中国人思索如何挽救自己的命运。而这场战争洗礼,让中国这个被国人所感叹的“一盘散沙”的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终成为民族的新生。可以说……”…,</p>

<b></b></p>

话声稍顿,李子诚有不无激情的声音说道。</p>

“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多这一天起,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地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而我······”</p>

看着眼前的朋友们,李子诚笑了,笑的很是灿烂。</p>

“而我个人在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个人的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p>

笑着,李子诚的心里在笑着,他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再过几天,一定会传出去,不需要自己主动的宣传,自己的这些朋友们会帮自己传播出去,到那时这个国家的所有的人都会赞叹着自己——李子诚的胸</p>

而现在,名声与声望将是自己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掌握了这个武器,袁世凯也好,其它人也罢,他们就不能动自己寸毫。</p>

“是啊,在这一切的面前,你个人是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你去了京城,要面对的是袁世凯!是袁项城,你以为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