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虽然全椒县不可大种胡麻,却可大种稻谷。张八岭山脉现今为山贼盘踞,但凡据山为贼者,大抵皆是乡间暴横之徒,此类人有勇善斗,却罔顾农耕,不事生产。张八岭山脉周遭良田,如今全都近乎荒芜,即可视为此证。我巢湖悯惜流民,与食与住,所需甚多,县府储备寒酸。既是如此,何不讨定张八岭众山贼,恢复生产,即便不能缓解巢湖九县所需,也可缓解全椒县一县所需。考虑以上种种,卑职亦认可出兵清剿张八岭。”</p>
萧言又问:“屯田张八岭,的确有利巢湖筹粮,但是广陵郡方面怎么办?”</p>
后世共和国和谐年间,张八岭山脉尽数归属安徽省,但是在汉世,张八岭东侧尚属于东城县。东城县由广陵郡所辖,广陵郡由徐州所辖,也即是张八岭山脉东西两侧,分别由扬州和徐州管辖,地域隔膜严重,岭东岭西和平年间本就矛盾不断,何况军阀乱世?</p>
仓慈似乎早有准备:“张八岭绵延山脉,大致可以分为两座山头,西侧山头为我全椒县所有,匪类山寨主要盘踞曲亭山、南谯岭;东侧山头为广陵所有,匪类山寨主要盘踞石固山、舜山。卑职自从奉命镇守全椒县以来,籍借全椒县政令,逐渐收编、遣散张八岭匪寇,时至今日西侧山头共有三股山贼,一股在曲亭山,较为狂妄;两股在南谯岭,已有归化之心,其之所以依旧盘踞南谯岭,亦是卑职采取以匪治匪手段,间接协助全椒县遏制曲亭山、石固山、舜山等山贼匪类。张八岭山脉东山头,共有两股山贼,一股在石固山,一股在舜山,两股山贼皆是因为巢湖施压,方才聚集起来的。”</p>
“张八岭山贼之所以不易征剿,主要因素是因为东西两座山头分别归属徐州、扬州。尤其,东侧山头虽然属于广陵郡,但是东侧山头西面、南面万顷良田却都属于我全椒县辖区,反观广陵郡所辖区域,大抵是山西、山南丘陵地带,田旱地劣——因此,东侧山头匪类如欲继续盘踞张八岭,势力不会放弃山下万顷良田。良田属我,山贼却占地利,全椒县若想保护山下万顷良田安稳生产,必须率先征缴东侧山头匪类,而若要剿灭东侧山头匪类,我军势必进入广陵郡辖区,引起广陵郡非议。东侧山头匪类不能剿灭,则西侧山头匪类亦将与之联盟共进退,败坏全椒县全县治安。卑职以为,将军前时筹建缓冲区,就是顾忌此点。”</p>
“将军与广陵太守陈登联盟合攻吕布,淮南无人不知。将军虑及联盟大义筹建缓冲区,此情昭昭,可见日月。联盟友善固是可喜,但是卑职却以为,巢湖、广陵联盟目的当是靖扫叛逆,还天下太平!屠戮不道,镇压匪类,清剿张八岭山贼才是巢湖-广陵联盟所为!请将军准许卑职前往广陵,说服广陵太守筹建联军,共同清剿张八岭山贼。倘若一切顺利,卑职可保联军驻戍东城县;纵然挫折,卑职亦可保联军驻戍徐州扬州边界,共同监管张八岭东侧山头治安。如此,张八岭山脉山下数万顷良田,再也不复山贼叨扰。”</p>
萧言眉角扬起:“联军?”</p>
“巢湖出三百人,广陵出三百人,两郡共同组建一部,设两都尉。两都尉平级,互不统辖,目的用以快速协商东侧山头繁杂冲突,双方不能调解的矛盾,再报将军与广陵太守。”仓慈答道。</p>
萧言欣然点头:“唔!”</p>
萧言仔细审视仓慈,发现仓慈面貌或许稍微成熟,但是真实年纪怕也不比萧十一大多少。萧言年少,又起于寒末,属从多纳少年,譬如楚永、周瑜、诸葛瑾都是少年俊才,放到后世共和国,怕是还在混大学校园呢。巢湖政权权力中心,唯有太史慈一人人到中年,但即使以太史慈的年龄,放在汉末政治圈里,也算得上少壮派。也是因为巢湖政权构成如此,基层涌入大量青年——少壮派当政,谁敢提年龄问题?只要有功,只要有才,就能迅速填补巢湖这个新生政权框架,譬如萧言今日遇到的步雄,飞速提拔为统帅一百人的屯长,即是如此。</p>
步雄受益少壮派当权,眼前的仓慈亦明显受益于少壮派当权。</p>
萧言吩咐罗贲拿来仓慈升迁档案,暗道一声果然如此:当年得益于孙策遇刺芜湖,萧言横扫江北,兼并历阳县、阜陵县、全椒县、浚遒县等四县,遣散招募无数官吏,仓慈即是那时发迹。仓慈初始为合肥县衙小吏,碌碌无为,适逢巢湖开疆辟地,仓慈官升一级,调至阜陵县。</p>
适逢大乱初定,萧言勒令地方尽快恢复生产,仓慈因为熟悉农业,挺身而出,积攒第一笔功绩。后来,巢湖推广保甲制度,接管四县税收,当地豪强多有不服,仓慈又是挺身而出,铁腕专权,协助巢湖军镇压不服,超额完成粮食征收任务。甚至,镇压大户期间,仓慈还闹出一件令萧言瞠目结舌的事儿——仓慈这厮,竟然玩起“打土豪,分田地”!最令萧言震惊的是,仓慈政治手腕极其高超,其“打土豪分田地”举措,竟然得到当地世家大族理解和支持。仓慈档案看到这里,萧言已是满怀佩服:打土豪打的地主鼓掌,这手段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仓慈因屯田协调巢湖新军得当,不久调任地方驻戍军队,未几又擢升屯田都尉,驻戍全椒县,现今可谓是巢湖一颗刚刚升起的军政明星。</p>
萧言心底感慨:“果然史书太薄,记不下诸多英雄。”</p>
可惜,读史从来只记得大人物的萧言,却是不知道:真实历史上,仓慈虽然不曾闯下偌大声名,但也留名青史,被陈寿称之为能吏,录选《三国志》。当然,时过境迁,比于真实历史坎坷,仓慈早早踏足仕途,势必走出一条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