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在华驻屯军(2 / 2)

既然虚张声势这一招失败了,加藤高明也就不会继续闹下去了。</p>

而且刚刚的交谈中,再加上最开始的下马威,也让加藤高明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并不是那么好对付。</p>

于是当正式的谈判开始后,两个人很快就开始围绕着一系列实际的事项进行了谈判。</p>

在谈判的过程中,加藤高明除了对在蒙满的利益毫不让步外,其他不痛不痒的地方几乎都做了让步。</p>

比如说日本在中国的一些租界,比如说汉口租界等等。还有日本的在华驻屯军…</p>

在华驻屯军,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强强迫满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取得在中国驻军的特权。而其中日本除在北京有使馆卫队外,在山海关、秦皇岛、滦州、昌黎和天津都驻有军队,称清国驻屯军,总数达1650人。其中天津因有日租界,驻军最多,司令部设在海光寺。</p>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日本乘机增加驻屯军的人数,改清国驻屯军为中国驻屯军(俗称天津驻屯军),司令部仍设在海光寺,司令官少将级。</p>

而这次顾维钧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要求,就是日本必须将在华驻屯军全部撤出,一个不留…</p>

这也是严光在北京提出来的要求,毕竟列强的在华驻屯军几乎都驻守在重要地段,如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12个战略要地。</p>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及其周围的战略要地,本来应该是中国最核心的守备区域,但这里却驻扎着日本和其他列强的庞大武装。只要想到自己的卧榻下还躺着这么多人,严光真是连睡觉都不安稳。</p>

何况这些驻扎在北京周围的外国驻军经常闹事,而中国政府却没有能力去制裁他们…</p>

窝囊啊!</p>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严光就想先将列强的在华驻屯军全部清除掉。</p>

事实上撤出在华驻屯军的事情,外交部已经开始和列强们进行了商议。</p>

这其中,因为德国在华的驻军,已经全部放下武器接受国防军的庇护,所以已经没有德国人的什么事情了。而没有了德国人的事情,那么剩下的自然就只是协约国的了…</p>

这个时候协约国和同盟国正在东线和西线激战,其激烈程度简直难以想象。如今在东线和西线的两个战场上,几乎每一天都要吞噬掉近万条人命…</p>

</p>

在看过了军情局传过来的欧洲战况后,严光一直惊叹着,难怪在后世玩游戏的时候法国的人口一直那么的悲剧…</p>

而在外交部和列强们的接触中,英法俄等国,也都有将在华驻屯军撤出的想法。</p>

毕竟在欧洲,无论是哪家列强都急需人口参战,尤其是法国。</p>

而且,在山东战事发展到这个境地后,在列强们看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也有那么一点中兴的意思。虽然前一段时间和德国接触的相当紧密,但是现在却一直在联络着协约国——————这个时候,如果一直保持着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的在华驻屯军,只会增加中国对协约国的恶感,既然如此,到不如将在华驻屯军给撤了,那样实惠也能更多一些。</p>

毕竟中国的国防军在山东击败了日军后,哪怕是英法等列强也不相信在中国的那么一点驻屯军,就能对付得了在北京周围的近十万国防军。</p>

只是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难点,所以虽然协约国都有松口的意思,但是一直快到年末了英法等国却依然没有松口。</p>

那就是日本并没有松口。</p>

要知道,日本也是协约国的一员,同时也是在华驻屯军较多的一个国家。而当时的《辛丑条约》,又是列强整体和中国签订的一个条约。虽然这里面德国已经消失了,但是如果日本不松口的话——————那么英法等国也没办法松口。</p>

因此,只要接着山东战役的机会,敲开了日本人的嘴,那么将列强的在华驻屯军全部撤掉,也就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p>

事实上,加藤高明虽然在在华驻屯军的事情上挣扎了一下,不过也只是挣扎了一下。毕竟世事不由人,现在陆军在山东打的那么烂他也是没办法,因此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发现国内有妥协的意思,而英法等列强的在华公使也没有站在他的一边后,加藤高明也就妥协了…</p>

既然在在华驻屯军的事情上都妥协了,那么汉口等地的日本租界问题自然就更不必说。</p>

至于日本在东北的一个师团驻军和旅顺的问题…</p>

“可惜啊,筹码不够大…”</p>

没错,七万多日军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这七万多日军还代表着日本十九个常备师团中的五个的时候。</p>

对于日本陆军来说,这其中如第三师团这样的师团,就是日本陆军的荣耀。</p>

只是这样的筹码虽然够重,却还不够大…</p>

能够换来日本人在租界和驻屯军问题上的妥协,却不能让日本放弃他们在蒙满的利益和旅顺要塞…</p>

至于顾维钧,虽然没有谈下东北的事情还有旅顺要塞,不过顾维钧也没有泄气。因为这件事情早就在顾维钧和严光等人的意料当中——————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在蒙满的利益,还有那座完全可以拱卫北京的旅顺要塞,在重量上绝对要高于那七万多的日本远征军。</p>

换句话说,就算这七万多日军全部损失了,日本人也是不会放弃在蒙满的利益和旅顺要塞的。</p>

不过也没什么好介意的,因为在东北的那一个师团只有一万多人,动员后满编了也不过两万多人。而在东北却驻扎着近十个师监视着他,根本不怕这一个师团闹出什么事情来。</p>

至于旅顺要塞…</p>

旅顺要塞是日本人在俄国人手里抢来的,而根据协议,旅顺要塞是要在1922年的时候归还给中国的。</p>

而到了1922年的时候,中国在海军上超越日本或许不太可能,可是在陆军和工业实力上…</p>

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旅顺的问题,因为如果到时候日本人不愿意还的话,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取回来。至于英法列强的干预问题…</p>

欧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已经是自顾不暇,何况到了1922年的时候,英法列强还要进行对苏联的干涉…</p>

“苏联…”</p>

这才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英法等国可是没功夫去管一个小小的旅顺港的——————当然,到了那个时候严光也是要掺和一下的,毕竟对苏干涉可是收复外兴安岭,甚至是库页半岛的最好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在想等的话可就只剩下苏联解体了…</p>

而在处理完了这两样后,还横在中日之间的就只剩下一项,那就是因为战争的赔偿问题。</p>

在这方面无论是加藤高明还是顾维钧都是在死咬着不松口,最开始的时候是一方要求赔偿,而另外一方也要求赔偿。</p>

到了最后,则是一方要求赔偿,可另一方只答应赔偿一个面子上的数字。</p>

不过这些都和严光无关了,因为这件事情严光已经完全委托给了国务总理徐世昌和外交部长顾维钧。</p>

而他自己,则是在忙着另外一间极为重要的事情。</p>

这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协约国的有关方面商讨,加入协约国的事宜…</p>

已经是1914年末了,眼瞅着就要到1915年了。</p>

这个时候,靖海舰的第二艘和第三艘都已经下水了,而第四第五和第六艘则已经上了船台。还有朝风级重巡洋舰的第一艘也已经同时上了船台,正在施工当中…</p>

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时候让中国卷入欧洲的战事了。</p>

当然,根据严光的意愿,那就是现在的中国只做一个不出兵的协约国。仅仅只是在物资等方面,对协约国进行援助——————对物资方面严光还是很有信心的,何况如今马鞍山铁厂也快要完工了。</p>

而根据目前中国的能力,将其将铁厂、汉阳铁厂和马鞍山铁厂生产的钢铁全部消耗光………目前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能力。</p>

毕竟到目前为止,有能力生产武器的也只有四川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和新建的马鞍山兵工厂以及东北新建的一家小型兵工厂。</p>

福州船政局、上海造船厂、四川造船厂一年也消耗不了十万吨的钢铁。</p>

至于内部消耗?钢轨、机械等方面到是能消耗不少,可是剩下的呢?总不能全部都磨剪子锵菜刀吧…</p>

因此欧洲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何况山东的战事结束了,在对参战的国防军进行必要的补充后,多余的武器等装备,也可以出口到欧洲去——————后来的美国不就是靠着这个起家的吗?</p>

只要想到乘上欧战顺风车后中国的发展前景,严光心里就是一个字。</p>

“美。”</p>

不过在美之前,还是要先加入协约国再说。</p>

加入协约国后,除了能够更加便于对协约国出口物资外,也可以和协约国谈谈庚子赔款和海关关税的事情以及一些过去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p>

当然,以中国目前的分量,估计也就只能谈谈庚子赔款。海关什么的还不太可能。不过随着中国的实力增强,还有英法等国在欧洲的血渐渐流尽,到了那个时候…</p>

不可能,也就可以变为可能了…</p>

而加入协约国,就是一个先提条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