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名门(2 / 2)

奸臣 府天 0 字 2021-10-15

“十一郎!”</p>

徐迢生怕徐勋不高兴,严厉地一口喝住了徐勃。然而,徐勋却非但没恼,还招手叫了徐勃过来,又笑着问道:“咱们之前没见过几回,十一郎还记得我?”</p>

“怎么没见过几回?爹爹升官的时候在魁元楼摆宴庆贺,我见过七哥;那时候爹爹曾经留着七哥在家里吃饭,还让我和六哥一块作陪,我也见过七哥;还有……”徐勃歪着脑袋想了好一会儿,随即眼睛一亮道,“还有你那时候把房子让给了我们家住,爹爹不是又特意在家里为你送行,你还送了我和六哥一人一把扇子呢!”</p>

徐勋被他说得哑然失笑。想想徐勃那会儿才十岁,他便有意又问道:“那都两年没见了,十一郎就那么笃定没认出人来?”</p>

“我才不会认错,七哥你这眉宇间的神情和当年一个样,我记得清清楚楚……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样子,别人学不来!爹爹也曾经对我和六哥感慨过,七哥当初就那么大胆,怪不得能打出去年那样的胜仗!我最佩服的也是七哥的胆色……”</p>

“十一郎,你给我住口!”</p>

“哈哈哈哈!”</p>

徐勋知道自己来得突然,徐迢就算嘱咐过两个儿子,也不可能教出这样的话来,否则徐劭这个当哥哥的也不至于有些尴尬地站在旁边。此时哈哈笑过,他便冲着满脸恼火的徐迢说道:“六叔,你那句评判说得在理,我这人就是胆大包天。只不过,十一郎这脾气,在族学里只怕纵使读书不错,师长当面不说,背后不免有些抱怨吧?”</p>

“这小子过目不忘,族学考试常常都是优等,可就是他这口无遮拦的脾气,还有常常一句话顶的先生下不来台,没少惹是生非,确实是我疏于管教了。”徐迢只恨自己不曾让毛颖仔细叮嘱过徐勃,让这小子连自己私底下的话都透了出来,一时间颇有些措手不及的狼狈,慌忙又赔礼道,“伯爷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把他的话放在心上!”</p>

徐勋微微一笑,见刚刚被父亲瞪得大气不敢出一声的徐勃撇了撇嘴,抬起头偷看了他一眼,他便对徐迢说道:“小孩子有口无心,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他这样的脾性,族学里的先生怕是对他无能为力。如果六叔舍得,我倒是有个好去处可以举荐他。”</p>

徐迢一下子眼睛大亮,连忙问道:“什么好去处?”</p>

“想必六叔听说过了,江阴举人徐经这一次得以发还功名。江阴徐氏乃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家中万卷楼藏书极丰,徐经如今回家苦读,预备后年的会试。徐氏在江阴也办了学堂,却是在四乡都有名的。如果可以,让十一郎去那儿读几年书。他一个人出门在外,既能增长学问,又能磨练性子。徐经看在我的面子上,也会让人照拂照拂他。”</p>

徐迢本以为徐勋打算把徐勃带到京城去,听徐勋竟是要让徐勃去江阴读书,这下子便有些措手不及。最初的失望过后,他少不得仔细斟酌考量,最后把心一横便抬起头道:“也好,这小子也该好好收收性子。”</p>

徐勃早就想插嘴,此刻听到父亲竟然真的答应了,他一时眼睛大亮,立时躬身对徐勋深深一揖道:“谢谢七哥……一直听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托七哥的福,这下总算有机会了!”</p>

相比徐勃的古灵精怪,徐劭的表现便要沉默得多。等到徐迢把两个儿子都打发了出去,徐勋才笑道:“只希望十一郎到了江阴之后,也会感谢我才好!江阴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徐氏又是诗书传家的名门,那边族学可不比太平里,过目不忘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才能。科举这条路要是那么好走,如徐经唐寅这样有名的才子,也不至于一再折戟而归。”</p>

徐迢自己就是两次落第的举人,因而对徐勋这番话深以为然的同时,更明白徐勋把徐勃送到江阴去是一片苦心,自然又千恩万谢。然而,等留着徐勋用过晚饭,然后才把人送出门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道:“伯爷,太平里徐氏就算要出一个进士,至少也得十年开外,只怕是这头几年您的开销……”</p>

“没事,有些事情只争朝夕,有些事情不争朝夕。”徐勋冲着徐迢微微一笑,随即便摆摆手道,“六叔只管去料理好我说的事情,我虽已经认祖归宗,但至少,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