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危机之谈(2 / 2)

</p>

“什么,你是想劝我不要介入股票市场?”对最近的股票行情很是关注的丁维藩自然很了解最近橡胶股票的火爆,很多人想要一股而不可得,眼前这人居然能够与自己一样不看好橡胶股票的发展前景。这让丁维藩吃了一惊,“最近橡胶股票可是十分的火爆啊,如果从两个月前算起,到现在涨的最多的甚至翻了两倍,整个上海的资金差不多都在往股市中转移,不知方先生怎么会不看好橡胶股票的发展前景呢?还请方先生指教一二。”</p>

“指教不敢当,我也就是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随着美国和欧洲汽车行业的大发展,再加上橡胶也成为了一些工业产品的原料,这才造成橡胶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可是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在一段时间内橡胶价格持续走高。但是这种价格上涨不是无限制的,等到以橡胶为原料的生产厂商受不了的时候,橡胶的价格也就涨到头了。橡胶的价格从去年到今年底已经涨了将近五倍了,我认为这个价格已经很高了,距离那些厂商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很近了。因此橡胶股票继续上涨的动力已经很小了,如果橡胶股票持续走高,那就是人为的刺激,不管最终涨到什么地步,最终都会跌落的。现在上海的资金都在往股市上投入,一旦股市崩溃,一些钱庄和银行必然会受到波及,义善源作为上海金融业的支柱,不应该为了眼前的这点利益冒险,否则很可能造成波及整个东南的金融灾难。”方华根据后世的一些记忆,滔滔而谈。</p>

“方先生大才,在下佩服。”听到方华的一番话,丁维藩吃了一惊,因为这个观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没想到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也有这种见识,这不得不让丁维藩感到吃惊。</p>

“不敢,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希望对丁先生有帮助,不知道丁先生认为在下的看法有没有道理?”方华基本上是靠着后世的一些资料才能了解到这些情况的,真要是让他进行分析,可是很难得到这些结论的,因此说话很是谦虚。</p>

丁维藩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既然方先生都开诚布公了,我也就不隐瞒了,我与方先生的看法一致,同样不看好橡胶股票的发展前景。只是我并不是义善源的股东,仅仅是上海总号的经理。三天前在义善源股东会议上,以总经理李经楚为首的股东们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会逐步的介入股票市场。对于这个决定,我也是有心无力啊!”说完,丁维藩身子向后一躺,显得有些疲惫。</p>

对于李经楚,方华也是有些了解的,这位李老板,来头可真不小,他不仅是义善源钱庄的大股东,还是李鸿章的侄子,李翰章的儿子。作为合肥李家的嫡系子孙的他不仅是义善源的老板,同时还担任着邮传部右侍郎的职务,甚至邮传部设立交通银行的时候任命他为交通银行的第一任总理,可以说是又一个红顶商人。</p>

红顶商人这个名头可不是普通的称号,只有那些富可敌国,影响力巨大的官商们才能称之为红顶商人,比如胡雪岩、盛宣怀这样的人。因此既然李经楚都决定了介入股市,丁维藩这个总号经理的意见就显得无足轻重了。</p>

方华知道义善源介入股市很难改变了,自己能做的努力已经都做了,既然还是不能改变什么,也没办法了。于是劝解丁维藩道:“时间会证明丁先生的,我相信到时义善源的股东们就会理解丁先生的。”</p>

“到时义善源还存不存在都不知道了,我也只能尽量让义善源介入的浅一些。方先生心忧金融业安危,特意前来拜访我,可惜让你白跑一趟,真是抱歉。”丁维藩歉意的说道。</p>

“丁先生不必如此,还请丁先生放宽心,我相信丁先生的才华不会被埋没的,总有一天丁先生会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的。”丁维藩能够意识到股票市场蕴藏的危机,才华是不容置疑的,这让方华起了爱才之心,如果义善源还是如同历史上那样倒闭,方华不介意将他挖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