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判决(1 / 2)

 李建成脸色豁然转为严肃,朗声说到:“谢晖,谢元焕,谢岚三人上前听命。”</p>

“罪臣领命!”</p>

谢晖、谢元焕和谢岚三人齐齐应了一句,而后并排跪伏于地。他们知道,此时就是李建成对他们的最终安排,关系到他们命运的时候到了,三人说不紧张是假的。这不,额头那隐隐闪现的汗水,就说明了一切。</p>

不过,终归是谢家这样的大世家出来的,还是相当的沉稳。</p>

“谢晖滥用手中职权,为谢家子弟谢络可谋取军职,按其罪过,本应押入天牢,发配边疆。然则,本太子念其认错态度良好,且及时举报不法份子。故此,本太子今削去其兵部令史之职,暂且在兵部之中担任杂役。谢晖,你是否有意见?”</p>

“呃…”</p>

谢晖瞪大着双眼,好似有些难以置信。</p>

不要说谢晖,就连大殿之上的群臣,都露出诧异的神色。之前还风风火火的李建成,这一下怎么就蔫了?</p>

这让他们想不明白,一些感觉灵敏的大臣,却是觉得诡异的迷云越来越浓郁了。</p>

“谢晖,难道你对本太子的处理不满意?”</p>

正在谢晖依然处在错愕之中时,李建成那轻淡,却清晰的声音传入谢晖的耳中,顿时让依然处在云里雾里的谢晖反应过来。</p>

“罪臣不敢,罪臣谢过太子殿下开恩!”</p>

反应过来的谢晖哪里还会犹豫,当下不住磕头,对李建成的宽容表示出极大的感激之情。</p>

虽然他被削去兵部令史之职,成为了一个杂役。但是,相对于之前他应该被打入大牢的命运来说,这已经是极为仁慈,宽厚的处罚了。只要他老实本分,再努力一番,恢复兵部令史这个职位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p>

这就是李建成传达出来的意思,本太子从轻处理,想来其他人也不会因为谢晖是个杂役去为难他。</p>

此刻,谢晖才明白,原来这才是李建成所说的惊喜。</p>

“谢元焕,你身为国子监祭酒,却行如此之事。如此行径且不是带坏学子,坏我大唐帝国栋梁之才?”</p>

李建成一字一句说到,但是他话中的内容,却是让谢元焕有如被山岳给压着。</p>

败坏学子,坏大唐帝国栋梁之才,岂不是坏了大唐帝国的根基。如此行为,等同于叛国,乃至于更甚。轻一点,也就杀了他这个带头人;若是严肃对待的话,那整个谢家也会被夷为平地。</p>

“罪臣知罪,罪臣德行有亏,愧对陛下厚望,辜负太子殿下期望,有辱祖宗声誉,还请太子殿下治臣重罪。”</p>

谢元焕头埋的更低了,好似被李建成的话给说的恍然醒悟,言辞恳切的说到。</p>

“不过,本太子念你初犯,且认罪主动,能够指证幕后指使。故此,本太子令你为国子监杂役,负责学子们的生活起居。感受一下他们的艰辛,勿要因为你们行使特权,而让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失望,迷失。如此处理,谢元焕你是否满意?”</p>

“罪臣谢过太子仁慈,大唐有太子殿下,真乃上天眷顾。”谢元焕跪在地上,还忍不住拍了一个马屁出来。</p>

李建成淡淡一笑,也没有继续理会他,而是转头望向年纪大约五十左右的谢岚。</p>

“谢大人,你是否知罪?”</p>

李建成并没有将谢岚的审判结果给说了出来,而是淡淡的望着他,随意的说了一句。看李建成这和善的面孔,倒很难想到就是他,在刚刚才击杀了一名朝廷将领。而且,还是活活掐死的。</p>

“微臣知罪。”</p>

“那么,谢大人你是否知道自己罪在哪里?”李建成继续望着对方,追问到。</p>

谢岚跪伏于地,好似在思索。不过,谢岚也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不过片刻的时间后就给出了答案。</p>

“微臣罪在不应该凭借自身职权,为子侄们获取职位。罔顾国家律法,使得人才的选拔成为了儿戏。”</p>

李建成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继续问到:“那谢大人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判罚呢?”</p>

李建成这话一出,不仅是谢岚一愣。大殿之上的群臣都有些愕然,难道这年头被判什么罪,都可以自己选择了?</p>

在心中,群臣潜意识的认为谢岚会选择对自己最轻的判决。</p>

“微臣愿辞去大理寺卿一职,在家中反省。”不过,让一干大臣意外的是,谢岚却选择了一个明显严重的判决。</p>

要知道,即使是谢岚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的子侄安排职位。罪过也不会大到辞去大理寺卿的地步,毕竟这好歹也是从三品官员,已经算是属于国家的重臣了。毕竟,整个大唐能有多少官员高于从三品?</p>

若是就因为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让一名从三品的高官丢职,确实有些严重了。</p>

“各位大人,你们此时心中是否觉得谢大人这样的惩罚有些严重了?”李建成微眯着眼,目光从一众大臣身上扫过。不过,因为李建成双眼只露出一丝细缝,所以一众大臣却是不知道李建成心中的真实想法。</p>

不过,他们还是心惊,没想到李建成竟然能够猜测到他们心中的想法。但是,他们自然不会跟傻瓜一样的表露出来。</p>

虽然没有人回答,但是众人的反应却是说明了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p>

陡然间,李建成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本太子在这里告诉你们,千万不要把这事看的如此简单。就因为一些大臣滥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家子弟获取职位。那么,造成的后果便是让原本一些胜任如此职位的人才流失,你们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么?”</p>

看李建成的样子,明显是处在暴怒的状态,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他是否会爆发。</p>

因为,两个血的教训告诉他们,保持安静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没有人说话。但是,在他们心中想来,这确实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李建成这样的举动明显有些大题小做了。</p>

“本太子知道,你们心中是这样想的,那且让本太子给你们说一个实例。”</p>

“秦末时期,刘邦和项羽两人争霸天下,想必各位大人也都知道吧?”李建成看着一干大臣,淡淡的询问到。</p>

看到李建成的脸色,好像没有发飙的迹象,一干大臣们这才点了点头。</p>

“韩信这个人,想必大家同样也知道。”李建成继续追问了一句,而后也不等那些大臣回答,继续说到:“楚汉相争的结局大家也都明白,韩信在这场战争里面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韩信,想来刘邦得到天下的概率基本为零。但是,你们不想想韩信之前就是在刘邦手下任职的么?不是,之前韩信是在项羽手下任职,担当一名执戟郎中,最终却跑到了刘邦的阵营,这一切是为什么?”</p>

一些大臣双眼之中精光闪现,好似有所感悟;而有的大臣却是眉头紧皱,沉思着韩信为何跑到刘邦那个阵营。</p>

想来,这类人根本不明白李建成的意思。</p>

于是,李建成继续开解到。</p>

“究其原因,是因为项羽身边基本都是他从楚地出来的部属。例如,钟离昧,英布,季布,彭越等,鲜少有新人能够加入他们这个阵营。”</p>

“但是,刘邦不同。虽然他从沛县出来的时候,带的是曹参,樊哙这些人。但是,像后来加入的张良,陈平,就连郦食其这样性子癫狂的书生都能好好重用。最终,夺得天下,成就汉朝四百年历史。你们说,要是刘邦任用的都是那些与他从沛县出来的好友,而对于新加入的人才却不得已重用,那么敢问,这结果会怎样?”</p>

等李建成讲完,群臣才明白人才流失的重要性,顿时额头之上冷汗直流。</p>

若是李建成将未来某个时代,某个智商超过二百五的科学狂人给说出来,搞不好这些人都会放声忏悔了!</p>

那个科学狂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子弹的提出者和主要参与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