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放火?自焚!(2 / 2)

匡扶后周 张建邦 0 字 2021-10-17

眼见着唐军气势汹汹,前锋甚至在寿州城南的紫金山扎营,淮南节度使向训立即建议放弃扬州等地,调集各地守军增援寿州。</p>

郭荣同意了他的建议,不过郭荣也在董遵诲的提醒下事先说明,必须等粮草辎重等物资搬运完毕后方可放弃城池!擅自逃脱者,有斩无赦!</p>

郭荣诏书到达向训营地的时候,这家伙居然将粮草辎重全都留在原地,只加上一把大锁表示意思。向训本来打算以这些个粮草辎重为诱饵,让唐军忙于看管这些财货,不会舍命追击。看到郭荣的诏书之后,向训大大发作了一番,却也只能按照命令先运输粮草辎重,再领军缓缓撤离。</p>

不过,出乎向训意料的是,他所部人马根本就没有遭遇到南唐的追击兵马。原来探得向训退兵的消息后,朱元等人立即请命追击。可是南唐丞相宋齐丘却对李璟说道:“如果咱们派兵追击,那两国之间的怨恨日益加深,郭荣也会对咱们充满了恶感,不会再同意和平谈判的建议,更不会与咱们维持长久的和平。不如这次放他们平安归去,也好表示咱们的善意,日后也能与周军敲定长期的睦邻友好合约,彻底消除战争!”</p>

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乐观主义精神的李璟觉得宋齐丘真是深谋远虑,不顾武将们的劝说,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向训等人不仅安全撤回寿州,还将扬州等地的库房全都搬回了周朝境内!</p>

等到唐军收复这些区域之后,没粮没钱的唐军将士只能对当地居民课以重税,结果就让热心欢迎他们的豪绅们皱紧了眉头。忍受着唐军将士的横征暴敛,百姓们不由得怀念起说话和气的周军将士来!不少人甚至自发组织起反抗军来,接受向训、李重进等人的领导,与唐军不断交战,牵扯住唐军朱元所部人马。</p>

此时李璟找不到什么出名的大将,又受到奏章的蒙蔽,就将齐王李景达、监军使陈觉两人派了出来,率领五万士兵,进攻寿州。李璟觉得,虽然两人遭遇了大败,可是能够顺利从董军包围圈里逃亡,也说明两个人还有些实力和运气。所以矬子里面挑高个,就又派两人上阵。</p>

李璟希望两人能够知耻而后勇,可是李景达却被唐军打得吓破了胆子,将大营设在了濠州,就是不敢上前。监军使陈觉在李璟的叮嘱下虽然窃取了李景达的军权,但无意决战的他死守濠州,寸步不敢向前。</p>

这个时候,急于建功立业的林仁肇他们急了。林仁肇现在只是个管辖五百士兵的小小营指挥使,迫不及待地想要立下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识。于是他将眼光盯在了后周军的要害之处,那就是下蔡附近的浮桥!林仁肇觉得只要自己率领舰队烧毁后周的浮桥,就能够将后周军队的退路彻底割断,李重进所部就只能困守在寿州附近。到时候集中南唐所有的部队,肯定能打下小小的寿州!</p>

而且最让林仁肇兴奋的是,那恶魔一样的董遵诲已经调回了国内,下蔡附近只有张永德本部人马把守!张永德那可是后周出了名的老实人,既不凶狠也不狡诈,平日里品德优良还能得个小红花!林仁肇多么期盼,当日在滁州的时候遇上这样的无能之辈啊!</p>

林仁肇很是兴奋,说服了许文缜,得到了三千水军。这样一来,他麾下足有三千五百人马,而那张永德麾下据说只有五千人而已。林仁肇还想到了一个特好的点子,那就是火攻!他准备用舰船装满木柴干草,泼上火油助燃,然后顺风纵火,一举烧毁下蔡的浮桥。而周军现在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水军,到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浮桥被烧毁,一点办法也没有!</p>

于是几天之后,林仁肇就率领好不容易磨来的舰队顺流而下,直扑浮桥。等他们快到浮桥的时候,抢先放下了百余只小船,并在小船点起了大火。</p>

就见百余个大火球晃晃悠悠就往后周辛苦建立的浮桥方向冲过去。浮桥周围的投石车部队,赶紧对这些个纵火船加以进攻,只可惜水平有限,基本上没能命中这些个小艇!</p>

就在张永德所部束手无策,充满绝望地看着纵火船飞驰而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风向突然变了!而且还是少见的大风!</p>

于是纵火船里晃晃悠悠又奔着刘仁瞻的舰队冲了过去,林仁肇吓得脸都白了,命令士兵们玩了命地往后跑,可是船大难以掉头,不久就被纵火船们追上,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林仁肇等数十名残兵败将,灰头土脸地爬到了岸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