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宁风海峡(七)(1 / 2)

 实际上在大旗被砍倒的时候,徐文就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p>

他自然可以想象得到,王公国的军队在这破阵、斩将、夺旗之下的士气能够高昂到什么程度。</p>

单纯说手下士兵的战斗力的话,徐文有自信能够和王公国这些全身披甲的精锐比拼。</p>

毕竟徐文手下的正规军也是不做农活,不事耕种,完全脱产只是训练的职业兵,而且同样全身披甲。</p>

可是城内的守兵并不全是这样的精锐啊,这也不能怪徐文,如果城内几万的士兵全部是这样全身披甲,不事生产活动全年训练的话,哪怕宁风海峡是出名的富庶,也是养不起的啊。</p>

所以徐文只是养了这么几千精锐,其他的士兵都是民兵行列,也有训练,但是不耽误农活,自然也不会全身披甲,有个半身的披甲就不错了。</p>

手中的兵器自然也不是精品。</p>

精神斗志和纪律性也都比不上正规军。</p>

只是这么大的城池,必然是需要他们这些民兵的。</p>

徐文在防守的时候也是将自己的精锐拆分融进整个城池守卫军中,以精锐作为核心和小队长来架构整个军队。</p>

这样做其实并没有错,这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整个军队的组织力。</p>

然而徐文没有想到的是王公国的长公子竟然直接破阵了!</p>

之后一路斩将杀敌,做出指挥的基层军官和自己的精锐士卒被他盯着全部斩杀,不指挥的话军阵就乱了,更加挡不出他的冲锋。</p>

而指挥的将官就被他盯上杀掉,死后同样没有办法指挥,军阵依旧是大乱。</p>

毫不讲理的打法让这个王公国的长公子率军一路杀到自己的中军,并且斩杀了自己两名千夫长,逼着自己撤退,看了自己的帅旗。</p>

这一系列举动对于王公国的军队有多么的激励士气,那么对于徐文手下的军队就有多打击士气。</p>

连帅旗都被夺了,大帅是不是死了?</p>

自己还替谁打仗啊?</p>

这是哪怕徐文手下正规军都不免发愣思考的问题,接着的就是士气的大幅下降。</p>

更进一步的则是军阵的混乱,各部分守卫军各自为战,不知道整体的战局,也不知道其他部分的战局如何。</p>

所以在王公国军队士气大涨的进攻下,徐文手下的守卫军节节败退,甚至士卒们以为大势已去,有的已经跪地投降了。</p>

然而徐文知道,战局当然并没有到达那个地步,实际上虽然在正面战场上王公国的军队突飞猛进,但是因为过于深入,两翼已经被包围了。</p>

只要正面的军队能够顶住,等到徐文设计的合围完成,就是王公国全军覆没的结果了,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王公国的长公子率领一部分人成功突围。</p>

毕竟徐文手下的兵力是王衡的数倍。</p>

但是战争的胜利无疑是属于徐文的,而城池同样能够守下。</p>

可惜普通的士兵并不知道这些。</p>

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战况,自己一方节节败退,甚至连帅旗都被夺了,主帅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也许是死了。</p>

</p>

连城主都死了,这仗还怎么打?还怎么打得过?</p>

至于说城内的兵力是进攻的兵力的数倍,谁知道呢?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眼前,是敌人比友军多,甚至在包围分割己方。</p>

至于两翼和包抄的友军,谁知道有他们的存在?普通的士卒可并不知道那些。</p>